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织就四通八达路网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织就四通八达路网
2021-02-17 13:28:18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新改建农村公路208.6万公里,其中贫困地区达到11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20.1万公里,贫困地区新增了5.1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目前,贫困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摆脱交通不便之苦

冬日的武陵山区,天高云淡,路畅车欢。在群山环绕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蜿蜒的村路四通八达,整齐的钢护栏随路延伸,沿途的农家乐形式各异。

通路之前,店子坪村饱受交通不便之苦。“我们有一句古话:‘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说,公路修通以后,大幅改变了山区面貌,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沥青路,各种新式村居拔地而起,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交通不便是山区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到这些地区,都有相似的体验: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交通扶贫规划设计,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介绍,共安排车购税资金超过1.46万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带动了全社会投资超过5.13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共安排车购税资金2476亿元支持“三区三州”的交通建设,约占同期交通扶贫投入的30%。

在多方支持下,贫困地区一大批新路新桥得以贯通:2014年,云南大山深处的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贯通,独龙族同胞祖祖辈辈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宣告结束,独龙江乡贫困封闭落后的面貌彻底得到改变;2018年,经过5年多奋战,四川省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群众出行不再心惊胆战……一条条公路桥梁,把曾经的“孤岛”连接了起来。从大兴安岭到西南边陲,从深山密林到海岛渔村,一个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为路有了新的希望。

产业发展有支撑

出行条件的改善,不仅让贫困地区和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更让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有了支撑,脱贫有了更多的抓手。

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吕怡达曾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村里通了硬化路之后,‘交通+扶贫’‘交通+电商’‘交通+特色农业’等模式在热拉村得到了很快发展。”吕怡达说,2018年,返乡大学生牵头成立了冰山小丫头食品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对外销售村内的特色农产品。

2019年冰山小丫头食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0万元,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就业。村里还先后成立了牦牛健康养殖基地、藏香猪散养基地、高山凤尾鸡养殖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河北省涉县修建了太行红河谷漫游道,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骑行;安徽省石台县高路亭村,村路与花海相映衬,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贵州省威宁县海昌社区建设了通组公路,方便当地农户运输党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推动“交通+”发展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2012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新改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约5.9万公里。

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和“快递下乡”工程加快推进,打造25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交通+特色农业+电商”“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等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仅公益性岗位开发一项,全国就设置农村公路就业岗位70.8万个。特色产业也因路而起、因路而兴,为广大农民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助推乡村振兴

春运期间,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依然和往常一样,满载着旅客,安全正点停靠在成昆铁路普雄站。像5634次这样在僻远地区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全国共有81对,站站停、低票价、公交化,架起了山村与城市的沟通桥梁,让沿线群众享受到交通服务。

交通扶贫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保障公众公平享有交通服务权利。

到2020年8月底,我国基本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农村物流也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城乡交通一体化。截至2019年底,已开展52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级、AAAA级以上的区县比例分别超过95%和79%。

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还让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了保障,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同步提升,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同步开展公路沿线绿化以及沿途村镇的美化建设,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乡村富、乡村美,加速了农村人才的回流。曾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挂职的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罗洪波对此深有感触,“以前这里的青壮年大都出门打工,很多村变成了‘空心村’。随着交通变好,企业增多,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就业,建设家乡”。

有了产业、有了人气,乡村振兴有了更大的希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齐慧)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