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当选的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梓夫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首批共11个研究课题,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将分组进行研究。
11个课题分别是《如何挖掘研究大运河文化》《如何在城市副中心发展中运用好大运河文化》《关于大运河文化(通州段)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推动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建设》《大运河文化特点与人文形象塑造》《大运河文化与水利资源保护》《北京大运河与通州城市发展史》《历史上通州如何为首都服务的》《雄安新区水系建设与大运河运道沟通、文化渊源的探讨与研究》《大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挖掘大运河文化沿线漕运古城城市肌理》。
王梓夫告诉记者,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还将进行适当增加调整,并不局限于这11个课题。
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当天,专家学者首次分组进行课题研讨,记者旁听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课题组”。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任亚珊开门见山:“先保护再发掘!关于大运河文化,首先要做的是把现有已知的保护起来,整理遗产,做好资料留存。”同样是该组成员的张秀伦,对任亚珊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还称通州目前非常缺少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今年通州加大文化软实力提升,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三大馆”计划年内开建。此外,关于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目前通州已经完成制定了2018年工作计划和《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全面启动《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设立一系列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着力打造通州大运河文化这一国际化的名片。
搭建大运河文化国际化交流平台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参与其中。基于通州的资源禀赋,通州区委、区政府将以“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建设为基石,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构建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为通州区大运河文化研究建言献策,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贡献智慧,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力量。
绿树成荫水萦绕,一步一景醉游人。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河北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引人关注。近日,记者从河北省相关部门及大运河流经市县获悉,各地各部门正从生态、经济、文化等层面积极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