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北京十月文学月 > 正文

谢冕:一份刊物和一个时代(2)

2018-10-09 22:32:42  北青网    参与评论()人

十月的阳光是明媚的,但十月的秋风又有些让人感到了寒气的逼近。但毕竟,文学已经听到了时代的潮水在远方涌动的声音。《十月》一旦选择了诞生,它就不打算停止自己的脚步。哪怕遍野荆棘,它也要滴血前行。刊物出版的第二年,就有一场关于《飞天》的遭遇战。一个以饥荒和动乱为背景的爱情,受到了强暴。作品第一次涉及了对于“文革”、高级干部滥用权力以及腐败的揭露,它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这段故事已成过去,20余年后抚今追昔,不能不惊叹作者和编者的睿智和胆识。当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成了一则起于青萍之末的风的预言。它的警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文学原是社会良知的一盏明灯,它又是社会病变的显微镜,有时甚至也能成为一付杀菌剂。为了这种目的,它往往要付出代价,但亦在所不惜。

在难忘的岁月里,在我们的心灵中,永远镌刻着那披着长巾凌空起舞的美丽的女神的形象。艺术匠师们凭借着他们非凡的想象力,让飞天在自由的天宇中翱翔。她是苦难的见证,也是人间真情的见证。就这样,刊物在思想解放的大时代里,以勇敢而机智的姿态追求并创造着,迎接艺术解放的大时代的到来。它以自己骄人的业绩,而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勇猛的先行者和崇高目标的实践者。

随着20世纪70年代的结束,中国文学进入了伟大而辉煌的80年代。中国文学满怀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它已经预感到一个文学的新时代的到来,而且正以充盈的浪漫情怀,以自己坚定、勇敢和创造性的劳动去迎接这个时代。一方面是要修复文化虚无主义和“新纪元”论②造出的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以及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断裂,一方面是要修复与一切外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学传统的断裂。这从1978年8月出版的第一期刊物所设置的“学习与借鉴”栏目即可看出。在这与千万读者初次见面的时候,《十月》刊登了鲁迅的《药》、矛盾的《春蚕》、屠格涅夫的《木木》以及都德的《最后一课》,并分别佐以欣赏分析的文章。编者“接续”传统的意图非常明显。那时,长久的与世隔绝,造成的视野的闭塞,观念和方法的陈旧,使当日的中国文学家个个都成了饕餮之人。他们饥不择食,贪婪地吞食一切,以弥补长久的文化饥饿。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十月》:改革开放40年文学的缩影

    2018-10-09 22:31:18 北京十月文学月

    应国运而生——《十月》创刊40周年 作家齐聚庆生

    2018-10-09 22:29:24 北京十月文学月

    北师大教授朗诵法国诗歌《奥菲利亚》走红北京十月文学月

    2018-10-09 17:55:45 北师大教授 朗诵法国诗歌

    文学,将是秋天最美的风景

    2018-10-08 19:30:29 北京十月文学月

    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安排

    2018-10-05 14:28:17 北京十月文学月

    十月文学院开院两周年成果回顾

    2018-10-05 14:28:17 十月文学院

    今年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式上有啥?北京十月文学月又双叒叕来了!

    2018-10-05 14:28:17 北京十月文学月北京十月文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