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社记者武亦彬/摄
背街小巷中有很多是历史文化街区,那些老院落成了几不管的大杂院,家家盖小厨房搭煤棚子,公共空间挤得就剩羊肠小道。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先后走进雨儿胡同29号、30号大杂院,关切询问街坊工作怎么样、收入有多少、做饭烧什么、取暖怎么办、上厕所远不远。总书记强调,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党和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
背街小巷整治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生态重塑。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北京市各部门力争把工作做得再深一些、再细一些。西城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一户人家的简易厕所是明显的违建,拆吗?但这是一户残疾家庭,拆了真就不方便了。最后街道帮忙在院内重修了一个有下水道的厕所,既拆除了违建,又解决了居民实际困难。东四街道以社区干部和辖区在职党员为主体开展“周末大扫除”,清理门道内的杂物,清除社区道路的垃圾。一开始老百姓不理解,门都进不去,还冷嘲热讽,“上面又来检查了”“做秀吧”。党员干部以“蚂蚁啃骨头”精神去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上百次;胡同的违建清理干净了,他们又以“爬山虎”精神向院内延伸,竟然用清扫出的老物件建起一个胡同博物馆。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也曾以普通党员身份到东四街道二条社区党委报到,还参加了“周末大扫除”活动。
如今,大杂院换了新颜:下厨不出户了,如厕不用离院了,洗浴能在家中了,室内见阳光了,院内有绿化了。这次的老城区改造提升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拆拆补补,而是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保护了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体现了“老得优雅,旧得有味,新得精致,住得舒坦”。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通惠河玉河遗址公园,这条穿越了元、明、清三代的古老河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衰败,被深埋在层层叠叠的民房之下。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如今,700多岁的“玉河北段故道”重见天日,“水穿街巷”美景再现京城。
调研手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群众把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哨”吹响,政府职能部门就马上向基层报到、向一线报到、向群众报到,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这两年来,北京市探索形成“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这项源于实际、来自基层的创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其核心要义是以党领导基层治理为主线,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已经作为北京市首创的基层治理改革经验,向全国推介,在实践中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提升:民生为重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街巷很小,百姓很大。
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东城区草厂胡同。习近平总书记走到中国最基层、人心最深处,和老百姓一起拉家常、包饺子、迎新春。总书记对大家说:“北京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哪里?就是胡同。如果北京的胡同都消失了,都变成高楼大厦了,还怎么记得住乡愁?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既要把这个文化底蕴保留下来,又要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要把二者结合好。”
改造后的草厂胡同,清澈的小河旁竹子、黄杨高低错落,胡同里青砖灰瓦,信鸽盘旋。习近平总书记行走在胡同小巷中,察看街巷风貌,听取区域规划建设、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介绍。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兴致勃勃,拿起一幅红底金色大“福”字,亲自贴在大门上。总书记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句句问候,温暖了这个冬天,也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疏解整治后呈现出的浓郁北京气息。
提到和总书记拉家常,一起包饺子的草厂胡同40号院居民朱茂锦对调研组说:总书记跟咱老百姓特亲近,就像一家人一样。他最关心的是咱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问我们水电气暖条件有没有改善、年货备齐没有,考虑的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告诉总书记,这些年国泰民安,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老百姓衷心感谢共产党。就拿咱住的胡同来说,过去条件差点儿,经过这些年的改造,如今胡同里干净整洁,瞅着就舒心敞亮;家里边“燃气改电”,用的是全电厨房,既安全又环保。虽然住的是老胡同,可咱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现代化了。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叮嘱大家,一定要把胡同的公共设施利用好,把胡同的公共服务搞上去,把文化内涵丰富起来,这样“我们的胡同就活了,就能让老百姓感受到胡同是个宝”。
古老胡同,现代生活。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表示:“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老胡同保护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018年新建规范了便利服务网店110个,改造提升菜市场5家,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争取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
一座座便民综合体、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健身场馆随着疏解的完成在腾退的旧址新建起来,有了散落在城区各条街巷的“15分钟便民圈”,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解决了,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一刻也没停止。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于是,“留白增绿”成为大家的共识。
西十筒仓位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侧,原为首钢炼铁厂用于存储炼铁原料的筒形料仓。筒仓改造保留了外立面风貌,在筒仓壁开洞采光,同时加建钢结构楼板,在两筒之间新建景观电梯。改造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特色,又赋予了它新的功能和生命。经过改造,筒仓建筑已成为八层的写字楼。图为改造后的西十筒仓。
北京市发改委供图
“留白增绿”是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城市品质,是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北京市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城市品质提升的全过程,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大通滨河公园、萧太后河马家湾湿地公园、温榆河公园等正在加快推进大尺度绿化建设。而在城市的核心区,一批批百米即遇的口袋公园、微型绿地陆续投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的要求,正在持续转化为盎然绿意。
海淀区温泉镇的创客小镇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瓦片经济”曾是温泉镇的“特色经济”,农民靠租房为生。农民回迁上楼之后,政府把农民闲置的房子租回来,作为公租房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业平台,实现了从“瓦片经济”到“文化经济”的华丽转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留白增绿,大尺度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让绿色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的底色,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图为北京世园会永宁阁。北京日报社记者潘之望/摄
再看三里屯,酒吧改造而成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成为繁华的三里屯文化商业街的新地标。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东四街道设立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暖心驿站”,无论是烈日还是寒冬,无论是起风的日子还是下雨的时节,这里都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热水和就餐休憩的桌椅,调研组碰到了几个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看到他们走进党群中心时,那灿烂的笑脸。
调研手记: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发出疑问:“开墙打洞”封上了,游商散摊清理了,地下群租房整治了,但是方便了吗?疏完了,整完了,但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又去哪了呢?大城治理,机杼万端,桩桩件件都是“天大的小事儿”。如今,走在北京敞亮的街巷里,不出15分钟就能找到一个蔬菜零售网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更是遍布京城。这些买菜、吃饭、修修补补的小地方,已经成为市民的“好邻居”。来自北京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各类蔬菜零售网点已达9000余个。同时,在一些暂时不具备固定蔬菜网点建设条件的社区,由蔬菜直通车补位。已有近300辆蔬菜直通车开进全市438个社区,年服务200余万名市民。
善满京城:同心掬得满庭芳
青砖灰瓦、方院围合,林林总总的胡同在历史和现实间碰撞,成为北京城市演化的缩影。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数以万计的凡人善举在楼厦和街巷里闪光,汇成北京价值星空的片片光亮。
蓝立方、柠檬黄,随处可见的古道热肠在公交地铁和公园赛场内忙碌,助力北京发展态势的蓬勃向上。
《汉书·儒林传序》有言:“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首善,就是最好的!要教化全国,必自京师开始。首善,是北京的标准,是一种追求最好的进取精神,也是服务群众的最佳状态;既是一种工作标准,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大力进行城市“硬件”建设,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进行“软件”适配和更新,为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两者良性互动,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打好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借助“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首都文明建设随之梯次推进。老的文明城区成功“卫冕”,新的文明城区光荣“加冕”,后备文明城区喜获“提名”。新一轮的文明创建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发展,直接对标“疏解整治促提升”,命名了240条首都文明街巷、346个首都文明商户、360名优秀街巷长、331名优秀小巷管家。公共环境好、社会秩序好、道德风尚好、同建共创好、宣传氛围好的“五好”文明街巷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以“文明”为精神底色的首都,更加浓墨重彩。
调研组同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作了深入交流,她介绍说,精神文明创建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不断融入超大型城市治理,融入全社会的痛点难题,融入人民城市人民管,融入公序良俗、知法守礼和博文约礼的社会风尚,成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源源不断地为首都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可以说“软”文明成就了超大型城市治理的“硬支撑”。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过程中,加大了对市民城市治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大了首都良好的文明培育与养成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培育文明意识,规范文明行为,形成文明风尚,首都市民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步进入新时代,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弘扬传承。
同心掬得满庭芳。
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如今的首都北京正在建设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良好的城市。
调研手记:
蓝立方、柠檬黄,这是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志愿者的服装颜色;“朝阳群众”“西城大妈”,这是戴着红袖章的热心街坊。他们的古道热肠根植于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壮大于党委和政府的宣传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为志愿者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调研组采访了延庆旧县镇烧窑峪村的村民陈双来,他从1986年开始,就义务帮村民修剪果树。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互帮互助的队伍中,他们成立的“乐农家”志愿服务队目前发展到380余人。从十几岁的孩童到耄耋老人,大家各尽所能,践行志愿精神。
“一”以贯之的承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调研组在同北京市发改委的干部交谈中了解到,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干部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冲破阻力、化解矛盾、凝心聚力,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总结出了“四个一”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竿子插到底。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推动,从部门到街道社区,一直盯到最后的点位。坚持每季度“四套班子”开展一次“拉练式”调研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带领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通下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常态化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调研方式,真正沉到一线看进展、查问题、议对策。加强蹲点调研,很多会议结合调研就在基层召开,直接面对群众、倾听民声,走到群众身边,现场“解剖麻雀”。市委每月召开区委书记点评会,着重讲工作特色和存在不足,点评内容大到发展问题,小到路灯、标语,明确具体。对调研发现问题和会议明确事项,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建立台账,持续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务求必成。
一根钉子钉到底。钉钉子精神怎么体现,就是一件事从头盯到尾,从发现一个问题一直到这个问题解决为止。包括两个“化”:任务清单化,所有的任务全都上账,形成了全市“一本账”;督查常态化,所有媒体曝光、百姓举报的点位全都上账,市委督查室每周反馈举报的接件时间、办理状态、满意度等,确保问题真正解决。
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现阶段老百姓最需要的。在拆除违法建设工作中,机关干部家里有违建的必须带头拆,领导班子成员有违建的必须带头拆,党员有违建的必须带头拆,以实际行动诠释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为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北京电视台推出了《向前一步》电视专题节目,这是全国第一档市民与相关基层部门领导、公共政策领域专家直接对话的节目。所有案例强调的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彻底打消某些居民和商户的侥幸心理和抵制行为,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一门心思做到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所有的工作都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的标尺,市民的诉求就是哨声,各级各部门都要闻风而动、接诉即办,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街道同志讲,之前是高跟鞋、小西装、办公楼里工作忙;现在变成了平底鞋、运动装、走街串巷服务忙。“工作在单位,奉献在社区”。近年来的“双报到”工作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首都实践。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所在地区的街乡镇党(工)委报到,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村党组织报到。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进入社区服务,走到群众身边,也把机关党组织服务范围延伸到一线,把在职党员活动触角延伸至八小时以外。民意调查显示,对于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市居民关注度达87.3%,94%以上的被访居民对专项行动总体表示满意。
调研手记:
漫步在胡同里,行走在大街上,每一个花坛、每一个标识、每一个志愿者的笑脸,都告诉我们,变美绝非一人之力,也绝非一时之功。那么,作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首都发展的新契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凝聚着怎样的力量与决心呢?
千难万难,有了党的领导就不难。
千苦万苦,有了责任担当就不苦。
千招万招,共商共治就是好招。
千好万好,群众满意就是真好。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经历了冬天的苦寒、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风雨和秋天的霜染,古都北京长风突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笔宏图指引下,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向美而行。
珠峰在经历了最致命的一个登山季后,尼泊尔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建议出台新规,要求所有登山者不但需具备攀登高峰的经验、接受过适当培训,还能够出具健康证明,而且其所投保险能够涵盖救援所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