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蕾)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北京法院执行部门也提供了很大助力。记者上午从北京高院了解到,今年1月至9月,全市法院依法稳妥办结涉及疏解整治工作的执行案件3001件,同比增长126%;累计腾退土地、房屋面积135.6万平方米。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
今年6月,北京高院出台了《关于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依法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据北京高院执行局局长杨越介绍,在今年1月至9月办结的涉疏解整治工作的执行案件中,涉房屋(场地)租赁纠纷1568件,疏解整治劳动争议案件585件,征收拆迁、拆除违法建设的行政非诉执行案件522件,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案件264件。
杨越指出,涉疏解整治的各类执行案件,尤其是涉场地腾退类案件,一直以来都是执行工作的难点,此类案件的形成通常有一定历史原因,长期未能妥善解决,案件执行往往带来后续的人员安置问题,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执行工作的规模也比较大,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件的妥善解决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财物力。
具体工作中,全市法院创新执行举措,强化执行质效、强化联动执行、强化集中执行、专业执行和团队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的疏解作为西城区的一项重点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关注。其中某批发市场面积40447平方米,云集1274家商户,涉及摊位1886个,商户清退工作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
考虑到疏解资金金额大、涉及人员众多,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疏解工作,做到“清退过程平稳,补偿标准统一,资金及时发放”,西城法院立足司法保障职能,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疏解模式,即各商户统一办理委托公证,共同授权2名律师与批发市场协商补偿事宜,并经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调解协议,通过法院诉调对接机制完成司法确认后,由执行部门协助集约发放疏解资金。
该模式整合多种社会力量,以流水化作业实现各环节的顺畅衔接,尤其是执行部门的介入,既能确保清退款项专款专用,资金去向全程留痕,又可以做到高效集约、标准统一,避免诱发群体性矛盾。
经西城法院执行局提前筹划,抽调人员成立专组,开辟绿色通道,在三周时间内完成了1300余起案件的补偿发放,涉及金额达12.1亿余元,为此类批发市场的疏解工作提供了参考样板。
此外,地处大栅栏地区的观音寺文保项目的腾退工作也非常棘手。腾退面积达300平方米,涉及人数众多。西城法院在涉及观音寺的腾退案件中,提前参与,配合征收单位开展了大量工作,继7月中旬督促3起案件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后,西城法院又在一个月内陆续促成现场5户居民的签约及交房工作。在法院强有力的保障下,观音寺本体腾退工作已于8月底前圆满收官。
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的重要区域。对此,通州法院开展了“夏日雷霆”执行攻坚行动等,今年1月至10月,执结涉及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执行案件891件,腾退土地面积730880平方米、房屋面积37500平方米。
此外,丰台法院夜间冒雨执行三个半小时,顺利执结北京西站1500平方米地下空间疏解腾退一案,相关人员得到妥善疏导、安置;平谷法院依托京津冀三省五地司法协作机制,执结跨区域涉疏解非首都功能案件100余件,涉案标的达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