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共治镜头中的“街坊味道”

2017-09-05 11:44:55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随着居民参与的逐渐深入,北京城市治理过程中听取民意、汇集民智的生动实践,越来越有“街坊味道”。

走过街头巷尾,来到院内门前,听到了“居民议事厅”的声音,看到了“社区十姐妹”忙碌乐呵的身影,闻到了“胡同花匠”带来的阵阵花香,仿若一个个多彩镜头,带我们走进生动的北京街坊。

桩桩件件的社区多元治理案例看似只是大北京的小故事,却从“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出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可喜变化。

广开言路,留言簿中记下真情实感镜头一: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体验中心,9月4日下午

在鼓楼西大街的小八道弯胡同,曲折的胡同小道里,两扇红漆大门引人注目,这里是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体验中心。6月中旬,西城区对外发布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拟用3年时间,把这条老街建设成高品质文化休闲街区。这个体验中心,成为向居民广开言路的窗口。

4日下午,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轻轻推开门,径直走向体验中心的展板,盯着新开胡同,向工作人员询问未来这里的规划。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出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在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体验中心,一位大爷驻足观看规划方案。红框内为以LED显示屏方式呈现的规划方案,点击按键后,可看到鼓楼西大街未来改造的设计图景。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出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在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体验中心,一位大爷驻足观看规划方案。红框内为以LED显示屏方式呈现的规划方案,点击按键后,可看到鼓楼西大街未来改造的设计图景。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这位大爷曾在鼓楼西大街新开胡同住了几十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甚是熟悉,虽然如今搬走了,仍旧关心这块熟悉的土地。

“您看,这里是新开胡同现在的样子,您点击这个红色按键,这是未来这个地块的规划方案。”工作人员向这位大爷介绍。大爷点开之后,掩饰不住兴奋,“这路加宽了,现在只能过一辆车,将来两辆车并行没问题。房子的外立面也改善了,恢复了传统风貌,老北京韵味更足了。”

在体验中心,“居民议事厅”几个烫金大字牌匾下,是一个镂花方桌,桌上整齐摆放鼓楼西大街概念性规划、居民意见簿、笔、茶壶水杯。工作人员介绍,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体验中心接待市民超过1500人次,截至9月4日,收到各类意见建议110余条。

记者翻看留言簿,留言中,有感谢称赞,有呼吁建议,也有举报违法建设。居民最为关心的,就是停车、公共设施建设等问题。记者从工作人员处了解,两个多月来,前来参观的居民络绎不绝。不仅如此,规划设计单位专业人员时不时也会坐在这里,回应居民关切,把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和建议记录下来。

厚厚的留言簿上,记载的是居民的心声,记录的是居民参与共治的热情。

议事决策,老街坊参与共商共治成常态镜头二:石景山八角街道八角北里社区多功能厅,8月22日上午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石景山社区老街坊议事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查甜甜摄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石景山社区老街坊议事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查甜甜摄

20多位老街坊围坐在桌子的四周,有人积极发言,有人伏案疾书。这是八角街道第五次议事会,他们都是议事会成员,此次聚在一起开会,讨论的是社区环境如何治理。

“我认为2栋南边,利用拆完圈地菜园之后30平方米的空地,应该建一个小公园。”“我建议8栋的东南角,建一个小景观,让大伙儿出门见绿。”“公园绿地我觉得应该建,但是管理也很重要,我提议发动居民做绿地管家,大家共同管护”……议事会成员各抒己见,提出的建议听着都不大,但件件关系着日常生活。

在石景山,“老街坊”已经成为了社会治理中的闪亮名片。在老街坊的参与下,原来社区里的违法建设,如今变成了绿地、花园、凉亭、车位……

如今,在石景山151个社区,老街坊参与共商共治已经成为常态。这是北京百姓参与共管共治的一个缩影,除了石景山的“老街坊议事会”,在东城,有“小巷管家”;在海淀,有“居民议事委员会”;在丰台,有“八老议政”……城市共治中处处有着群众的身影,他们不仅是城市环境的守护者,也是未来社区的“设计师”。

凝聚共识,一部电梯背后的邻里参与镜头三:海淀区毛纺厂小区,8月的一个中午

家住北京海淀毛纺北小区的刘建华阿姨看见楼门长李玉荣,拉着她的手,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老邻居,要不是你们从中说和、协调,咱们这栋楼哪能这么快装上电梯。”

毛纺北小区是今年海淀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试点之一,老楼加装电梯,是利民的大好事,但实施起来难免意见不统一,邻里街坊的参与劝导,在“好事成真”上,功不可没。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毛纺北小区居民刘建华(左)与楼门长李玉荣(右)。千龙网秦胜南摄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毛纺北小区居民刘建华(左)与楼门长李玉荣(右)。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要征得每一户居民的同意,达成共识,才能安装电梯。”李玉荣为此一层一层爬楼梯,入户送宣传单、告知书,遇上有顾虑,持观望态度的,她说破嘴皮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一劝和引导,帮着居民排忧解难,成为贴心的老街坊。

除了李玉荣,毛纺北小区的老党员吴奎英也主动请缨。小区6号楼有位居民,平常不大与人交往,不同意加装电梯也不给理由。“我父亲和她父亲认识,她妈妈去世时还是我给穿的送老衣服,她的工作,我去做!”

你参与,我参与,街坊邻里群管群帮,加深了邻里情,办成了惠民事。

聚沙成塔,家家户户都是“胡同花匠”镜头四:东城区东四十条流水巷,7月1日早上8点

刚吃完早饭,家住流水巷的安素云,不让自己一刻得闲。给葫芦浇水,给月季剪剪枝。突然,她眼睛一亮,激动地说道,“快看,那是三肚葫芦。”

这个一百多米的小巷子里,一眼望去,家家户户门口的一排排架子上,挂着葫芦、葡萄、牵牛花,架子下边,则是一盆盆娇嫩欲滴的月季花。真可谓“无处不绿,见缝插绿”。然而,在万花丛中,能够结出一个三肚葫芦实在难得,安素云掩饰不住兴奋,向街坊刘素菊炫耀着自己的战果。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出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正在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家住东城流水巷的安素云,做起了胡同里的花匠。受访者供图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出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正在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家住东城流水巷的安素云,做起了胡同里的花匠。受访者供图 千龙网发

一个原是搭有违建、堆满杂物的小巷,变身一条“绿景长廊”,令人欣喜。今年,东四街道清理私搭乱建,腾退的零散空间如何利用,向居民征求意见。大伙儿决定“留白增绿、垂直挂绿”。街道和东城区园林绿化部门合作,以东四六条社区为试点,因地制宜,建起花池,街道又帮着搭起了葫芦架等,花籽花苗也由街道出钱购买,让居民自己认领做绿化。

现在,巷子里每个花池上都有一个蝴蝶形状的铭牌,上边写着认领人的名字,负责浇水除草管护。安素云和胡同里的50多为居民成为“领养人”,做起了胡同里的花匠。

东城有微型花园,海淀有“一米菜园”……利用腾退的空间,政府发动街坊的热情,共同管理好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志愿引领,“十姐妹”带动社区环保新常态镜头五:丰台方庄古一二社区,8月中旬的一个上午

“管好自家门口的事儿,还要带头看好‘大家’的地儿”,这是丰台方庄古一二社区“十姐妹”聚在一起的初心。建队之初只有十人,如今这支社区里的环保志愿服务队壮大到十八人,四年如一日坚持做环保,她们现在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金牌队伍,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

“孩子们,左手拎垃圾袋,右手拿着夹子,碎纸屑、食品袋、果皮,都捡起来直接放在垃圾袋里,保护咱们的美好家园。”“十姐妹”环保志愿队队长王秀英一边做示范,一边叮嘱孩子爱护环境。

在“十姐妹”阿姨们的带领下,古一二社区的孩子们沿着社区的主干道和花园一字排开,沿途弯腰拾捡草坪和小道上的生活垃圾,铲除社区内的小广告。一路上孩子们专注地盯着地面搜寻垃圾,不到半小时,每个人的垃圾袋中都已经“战果累累”,地面干净了,环境整洁了,孩子们也开心了。

在方庄,不仅有环保“十姐妹”团队“作战”,还有许多位“单打独斗”的义务志愿者,身体力行,自发成为文明卫士。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出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丰台方庄“十姐妹”与孩子们做环保。丰台方庄地区供图千龙网发

“老街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折射出北京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可喜变化,北京街坊愈加彰显“街坊味道”。图为丰台方庄“十姐妹”与孩子们做环保。丰台方庄地区供图 千龙网发

70多岁的大爷郭俊广与乱贴、乱涂的小广告“抗战”了八年,只要看见楼道、路边有小广告,他就蹲下来一个一个撕掉;对付楼梯台阶上喷涂的小广告,他跟周围装修的邻居要来涂料,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粉刷,他的行动带动了身边的邻居,楼门的环境越来越好。

放眼北京,城市共治的力量蓬勃生长,“西城大妈”“朝阳群众”“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街巷长”“小巷管家”已经成为城市共治响当当的品牌……一个个鲜活的镜头,定格在街坊邻里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瞬间。镜头里,街坊间和谐温馨的笑容,由内而外彰显着共商共管共治的正能量,一个愈加和谐宜居的新北京图景,越发清晰。

(责任编辑:马丽丽 CL0938)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