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首都文明办宣教处处长孙平承担起建设这支队伍的责任,这一干,就是7年。2008年,孙平到了退休年纪,本应颐养天年,她应要求又留下来继续工作,带好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而这一留,就又是9年。
在文明乘车的带动下,北京的公交车站、医院、学校、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掀起了一股讲文明讲秩序的热潮,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全市设有文明引导岗的公交、地铁站台已基本实现排队候车。
“从‘十二五’至今,北京地铁提速71次,因乘车拥挤造成的公交站台非正常死亡为零,站台及车上的扒窃案件逐年下降,应该说,公共文明引导员功不可没。”孙平说,在他们的引导下,公共场所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被化解。
渐渐的,公共文明引导员成为一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了长效引导机制。这支队伍也由1300人发展到9000人,服务的公交地铁站台从430个发展到超过2300个,覆盖1100多万人,服务乘客总量达880亿人次。
“柠檬黄”——身兼数职的“多面手”
人们的一般印象中,“柠檬黄”就是给乘客指路。实际上,引导员们还肩负多个重任,既是城市管理员,也是困难排解员。“现在,很多外地游客都知道,在北京,遇到困难可以找‘柠檬黄’。”孙平说。
站台对于引导员来说,就是要守护的小天地,要像家一样去呵护,不过,这个“小家”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今年共享单车”忽如一夜春风来”,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乱停放的问题就让引导员们愁坏了。
“开始没有共享单车的停放区,人们把单车停放在站台上,引导员们发现乱停放的问题后,一边规范停放,一边开始着手想办法解决问题。”孙平说,引导员是城市管理的温度计,他们最先在一线感受到城市中出现的新问题。
记者了解到,公共文明引导员还把志愿服务的内容延伸到社区文明引导。“我们引导文明养犬,清理犬便箱;引导社区内中小学生排队放学;邻里闹矛盾了,我们就去协调。社区工作不好做,琐碎,但很有成就感。”
柔性引导避免“口舌之争”
前不久,天坛公园内,一些游客卧躺在丹陛桥“神路”的汉白玉上“理疗”,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得知此事后,公共文明引导员通过柔性引导,耐心说理讲理,让这种不雅现象得到改善,同时也避免了发生“口舌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