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聚焦民生关切回应人民期盼——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关键之年。站在关键历史节点,怎样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怎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怎样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连日来,代表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审议、热烈讨论。
交出亮眼的民生成绩单
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向人民递交了一份亮眼的2018年民生成绩单。
代表委员表示,去年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副校长格桑德吉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学校去年新增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数理化实验室,县里高海拔地区的学校还配有风雨操场,雪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袁家营村民小组村民袁海波说,为了让农村地区的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摘帽,当地政府主动对接东南沿海地区工厂,先为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再送到工厂打工。贫困户人均月收入约5000元,不少人出去干几年回来就盖起了新房。
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今年能够明显感受到本地的空气环境变好了,雾霾天没有那么多了,大家戴口罩的日子少了,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多了。”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徐贤淑说。
过去一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立6项专项附加扣除;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对于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和“干货”,代表委员表示,民众普遍反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制定详实的民生任务书
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
老百姓念叨的“烦心事”,就是政府工作要解决的“大事”。报告逐一对百姓关注的事、期盼的事作出回应,并给出详实的任务清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内容,我听得很认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乡村医生马文芳说,这些年明显感觉到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越来越重视,也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报告指出,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对农民来说这是实惠的好消息。”马文芳说,在农村,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十分常见,要经常吃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对报告提出的“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深有感触。他说,学龄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对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予以支持,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这是一个务实的举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这正是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是广大百姓心头挂念的大事。”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资清看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饱含民生情怀。
民生实事一定要办实
“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报告提要求,划底线,出实招。代表委员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彰显了执政为民的初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王诚说,要用好实训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平台,挖掘更多就业岗位,保就业、稳收入,稳住民生底气、发展底气。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对报告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几个数字印象尤为深刻。她说,职业教育改革近年来连按“快进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放眼长远、精准点穴的政策措施。“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又对抓好职业教育作出新的部署,期待这些好政策落到实处。”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报告中的这些话语,让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长立倍感温暖。她说,要把家政行业做成爱心事业,满足城市育儿、养老等需求。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代表委员表示,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记者潘洁、丁怡全、王沁鸥、王君宝、宋晓东、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