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如今百姓的这些需求对接得如何?
杨立新:每个对接单位量力而行,甚至可以只对接一户,比如某个餐厅可以仅负责某一位老人的免费送餐上门服务。根据不同的诉求,对接时间有长期,有短期,也可以是一次性完成的。比如去年东花市南里二区二号楼自行车棚维修问题,居民反映车棚年久失修,漏风漏雨还不美观。得知这一情况,社区党委协调各方资源,最终由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党委对接需求并出资,仅一周时间就把车棚翻修好。
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方面,社区党委还利用党建服务经费,联合东城区文联、回民实验小学,在居民家门口开办了花缘礼乐公众学堂,聘请专业教师进入社区,开设了书法、绘画、面塑、月琴、英语等十几门课程,社区内18000余人次接受培训学习。
北青报:如果居民需求2018年没有解决的?还会继续吗?
杨立新:2019年,南里社区党委将继续在街道工委领导下,根据群众需求对接项目清单,按照宜居性、安全性、多样性、便利性的标准继续开展下去。包括解决好信报箱破损,拓展学堂教育范围,让更多居民走进学堂,使文化惠民进一步落到实处。
北青报:在满足民生需求方面,存在哪些难点?
杨立新:总体来看,老百姓需求日趋多样,社区整合资源、汇集资源的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居民停车就是最大的难题,南里社区停车资源匮乏,还存在部分车位缺口,但我们还会继续想办法,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助力,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好事,让大家有更多的获得感。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样本
“回天有我”探索基层自治新路径
近期,一曲“回天有我”的新歌在网上走红,歌词体现了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地区)居民的心声。作为基层自治的新路径,“回天有我”通过居民、社区、物业、社会组织和政府五方共建的治理思路,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