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从“管”变“治”老街坊温情登场
曾几何时,北京的城市管理思路中,“管”字悄悄退场,变成了“治”字。有人说,别看这一字之差,却反映出城市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中从冰冷到温情、从单向到互动、从说教到服务的变化。在这方面,石景山区把“老街坊”治理模式引入社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海特花园的高大爷,由于搭围栏在自家阳台上养鸽子,社区居委会要求其拆除,虽说一纸通知在情在理,但是高大爷犯起了倔脾气,就是不拆!
像这样的“小事”在社区基层每天发生,不计其数,可是如果不及时有效疏导,就容易造成负面社会情绪。社区居委会的李主任会同高大爷的邻居张叔叔、周阿姨等“老街坊”一同到高大爷家“唠嗑劝解”。从社区卫生说到公共服务,从为老有尊说到个人健康,家长里短情不断,话里话外人不外,说来说去,高大爷一拍大腿:“行了,我明白了,咱老北京都是有里有面的,你们下午就动工吧!”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老街坊”这个开放的组织已经有近十万人。正是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社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人,以“老街坊”的身份,办好了急事,办成了难事,解决了揪心事,在居民之间架起了“心桥”。他们针对拆违后的土地利用出谋划策,确保社区促提升方案合理合规,协助街道和社区摸清违建数量,建立了台账。在“老街坊”们的参与下,一批社区里如今多了绿地、花园、凉亭……社区的居住环境得到提升。
事实上,这种家长里短,代表着一种基层治理的思路,民生的宜居性、安全性、多样性,都从这看似平常的“唠叨”中绵延开来……
呼应基层织补便民短板
织补便民空间,让基层治理更便利、更精细,很多社区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