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果直接对接市场
“90后”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可不是只做个小手工艺品,开个小买卖。对他们来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等核心期刊论文、国际发明专利,都是寻常。
他们中有炽云科技,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新座驾挡风玻璃投影技术的开发团队;有斯诺普利,把诺贝尔医学奖转化为中国首个肺动脉高压药;还有极蜂,打破了国外声码器垄断,预计能为中国数码对讲机行业节省34亿元专利费用……从58进5的比赛开始,每个参赛项目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就连初创组也不乏高手。常州碳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石墨烯微片功能化技术与国产水性树脂阻尼材料工艺结合,研发出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石墨烯环保车用阻尼材料。“产品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项,而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公司法人黄昱臻说,截至今年8月,公司累计销售产品985吨,应用于10多万辆汽车,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500万元,年增长率超过278%。“一汽集团旗下车型将于2019年全线使用我们的产品。”黄昱臻说。
这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吊足了投资人的胃口。本届大赛邀请了800多位投资人和企业家为大学生提供投融资服务和创新创业指导,很多投资人还直接担任了评委。在58进5的比赛现场,100位评委的打分也是给出分数和投资意向两个选项,很多项目都拿到了四五十个投资意向。
“虽然很多好项目参赛前就拿过投资了,但还有机会。第二届时,ofo也只拿了季军。大家可以抱着寻宝的心态继续关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秘书长陈静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3届参加大赛评选,上一届投了一个项目,本届也有意向项目正在洽谈,“这一届项目有质的飞跃,大赛已经成为企业发现创新人才、高校输出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