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8端午节专题 > 正文

寻根溯源忆屈原 端午传递爱国情

2018-06-12 10:39:17  江淮晨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

寻根溯源忆屈原端午传递爱国情

上周六江淮晨报“益起读”走进汲桥新村社区弘扬爱国精神

李玲芳文/摄

孩子在认真朗诵。

孩子在认真朗诵。

江淮晨报讯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临近,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正是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好时候。寓教于节,6月9日下午,江淮晨报“益起读”公益活动来到了庐阳区汲桥新村社区,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寻根溯源探秘节日背后的意义。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子飘香,古风流长。6月9日下午,来自汲桥新村国学班的孩子们,正在听薛华老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从事国学教育的薛华告诉孩子们,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所以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传承更多的应该是爱国主义精神,不能一想到过节就是“吃喝玩乐”。

他还引导大家,想想古往今来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爱国人士?在他的启发下,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如精忠报国的岳飞、禁烟英雄林则徐、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巾帼英雄赵一曼等。课上,12岁的卢亚婷还和弟弟一起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来自社区的企退书法达人,还带着孩子们写起了屈原的名篇名句。

端午节,我国各地的民俗很多。在课堂上,薛老师告诉孩子们,端午节还有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各种民俗。

粽子好吃,可是要想包好却不是很轻松的事。课程结束,汲桥新村社区计生协还请来了辖区擅长包粽子的居民当老师,现场指导家长、孩子们包粽子。

事先糯米已经洗好泡好,肉也腌制完成。“取两张粽叶,半重叠,窝成漏斗形状,放大米,再盖上,最后用线系住。”高手们轻松完成。大家跟着学,很快一大盆粽子完成。等待了半个小时,粽子总算吃到嘴了。

江淮晨报记者 李玲芳 文/摄

通讯员 夏绍兰 王华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