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题:北京23个部门一把手“直播答题”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樊攀
在今年北京两会期间,连续7天,23个北京市级行政部门的一把手面对镜头“直播答题”,回应“喝的水安不安全”“如何破解学前教育缺口难题”等社会关切。
一年来,参加北京两会期间“市民对话一把手”的部门从7个到23个,从录播到直播,民生关切的问题从选答到必答,折射出北京政务公开的转变。
民意从选答到必答,直播正面回应社会关切
1月28日的直播现场,参加直播访谈的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提前二十多分钟就在场外等候,直播结束时他才舒了口气,“没直播过,还是会紧张”。
节目主持人黄彦对记者说,这些一把手们尽管刚走进直播间时会稍显紧张,但大多数都能迅速调整,谈到具体问题很快就会进入角色。
“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策划节目,确定采用全媒体直播的形式。”北京市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办公室公开三处负责人朱琴介绍,“市民对话一把手”诞生于北京城市广播,2015年开始采用广播电视录播,2018年则实现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全网直播。
在今年的节目中,领导们不仅要介绍过去一年政府部门的工作,更需要直面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
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在节目中需要回答北京近期快递存在滞后的问题,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则要回应网民对“喝的水安不安全”的疑问……
朱琴说,为更好了解社会关心的话题,我们采用大数据对国内外媒体报道、网友关注话题进行分析,并向各界征集意见,共有16万余次市民参与征集互动,收集问题3.4万余条。
据了解,这些问题往年只是参考,是选答题,但在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在话题排行榜前列的问题,代表了百姓关切,各部门要正面回应。
拒绝“套路”,讲老百姓能听懂的话
“这样的节目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个人表达能力的挑战。”北京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说:“向观众、听众和网友们说明过去一年我们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我们也愿意和市民分享我们的工作进展,甚至是一些困惑。”
事实上,这档节目成为政府部门用声音影像为百姓“定制”的工作报告。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不少一把手还带上各类道具来增强表现力。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带着一块板子走进演播间,这块板子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五年来雾霾情况的好转。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带来了可实现追溯的蔬菜,用手机扫二维码即可看到产地等信息。
有的地方也有类似节目,但老百姓不关注,因为政府部门把发言变成了念成绩单。北京市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办主任朴学茹说,节目组会和领导强调,要说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和细节,“别讲那些自己都觉得绕嘴的话”。
科创中心对北京意味着什么?这看似离个人很远,但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23日直播时,结合已研发出来的无人驾驶车辆等案例,回答了科技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关村管委会:将推进无人驾驶技术走入生活”便成为第二天一些新闻媒体的标题。
走向更开放,“直播答题”成新起点
此次23位一把手走进直播间,成为集中回应社会关切的一个窗口。
刘宇辉在节目中花了大量时间阐述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规划。他解释,目前学前教育的压力和缺口很大,但老百姓对它的要求比较高。“越是老百姓着急的事儿,我们越要努力。”
用坦诚的态度对问题的正面回应引起诸多关注。此次北京两会期间的“市民对话一把手”,通过北京广播电台收听逾155万人次,同比去年两会增长55%,网络浏览量328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82%。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同年北京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行政一把手也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参加节目的委办局数量从2017年的7个到今年的23个,基本实现了民生相关部门全覆盖。”朴学茹说,他们都非常重视和珍惜这次与民众直接对话的机会。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琛说,政府部门未来将和百姓展开更多形式的互动和交流。北京将会持续办好“市民对话一把手”、政务开放日等活动,并建立市民意见建议的审看、处理和反馈等机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