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全会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为委员关注的热点。图为市政协委员蒋耘晨针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建言。尹星云摄千龙网发
千龙网北京1月23日讯(记者 马文娟)北京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如何守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让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政协委员带来不少金点子。
会前,市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秘书长蒋耘晨针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做了调研。他认为,目前中轴线保护还存在两大问题,中轴线本位部分缺失,现代建筑对中轴线上的历史景观和历史环境造成了部分破坏。“如果从南看,中轴线东侧的天坛墙内,是天坛医院和30多所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简易房、筒子楼、居民设施,西侧先农坛内也有现代化建筑;从北面看,地安门东侧市场破坏了原有的传统街区,万宁桥北侧的高层建筑破坏了南锣鼓巷的格局,影响了北中轴线的历史景观,西侧的商业建筑业改变了传统商业街的风貌。”
为此,他提出四个“恢复”的建议。首先,恢复中轴线历史风貌。中轴线南段的永定门和中段的地安门已经被拆除,2004年,永定门复建,但只复建了主体建筑,蒋耘晨建议,在城楼基础上继续复建箭楼和瓮城,还中轴线一个完整的南起点;第二,恢复中轴线的历史景观空间,腾退破坏景观的现代建筑物,压缩建筑体量,在南段全面恢复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的历史景观空间,天桥、大栅栏、前门段恢复历史商业街区的传统格局,北中段的地安门东侧恢复传统沿街店面和聚合的历史景观,万宁桥北侧恢复锣鼓巷胡同的格局,西侧恢复地安门传统商业街的格局;第三,恢复中轴线的历史环境,整治古建筑群不协调的地段环境,比如,保留钟鼓楼周边的历史传统商业格局,恢复文化和居住环境,降低人口密度,要根据历史风貌对街道、胡同分布及走向进行改善和完善;第四,恢复中轴线的历史文化。
耿晓冬委员也关注到了中心城区保护,他这次带来了古建保护的提案。中心城区在过去也叫内九城,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有一些国家级别的文保院落现在还没有腾退,依旧在被居民生活和办公使用。目前,这些文保院落面临两难的无奈之境,如果想要改善生活条件,就要扩充一些面积,会对原有古建造成破坏,如果妥善保护文物原貌,居民生活又会极为不便。
此外,由于古建多为土木结构,抗火性较差,随着时间的流失,原本安装的线路、管道不同程度老化,容易引发火情;并且院落内多有堆积物,通道逼仄,一旦出现火情也不易逃生和救援。
耿晓冬希望,文物保护单位能够将国家文保院落的腾退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同时严格审核文物使用或租赁单位资质,尽最大可能保护院落内的文物,拆除违章建筑,做到文物使用有专人巡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