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8北京两会 > 正文

“疏非”背景下如何稳住北京经济?

2018-01-23 08:58:48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北京的发展要什么?不要什么?

高质量发展下,北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产业禁限目录,已经执行三年。从这三年来的成效中,不难看出答案。截至2017年11月,从严“禁限”调控的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分别同比下降32.5%、26.2%、25.8%;相反,高端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则持续活跃。科技、信息、金融三大高端服务业新增6.9万户,占全市新增市场主体的比重达到了35.6%;高精尖产业新增的市场主体占比,则由2014年不到40%,增长至目前近50%。

北京不想要的,包括对一般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中比较优势不突出的生产加工环节加大禁限,对区域性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部分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实行禁限。而作为“大城市病”最为集中的区域,城六区的制造业、教育、卫生、社会团体等领域,都加大了禁限力度。此外,高耗能、高耗水、影响城市环境等行业,也均在“不想要”行列。

北京想要的,包括“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金融、文化创意产业,以及高质量的生活性服务业,都被重点需要;还有,北京还将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去年出台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目录,都将是重点支持发展对象。

今年经济发展目标预计仍将设为6.5%

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统观三年来在疏解背景下北京的经济增速,今年GDP增长目标,预计将会和去年保持一致,仍将设在6.5%左右。6.5%经济增速,既能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好地符合社会预期,也能为非首都疏解、环境治理、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预留空间。

今年,北京在继续推进疏解的背景下,还背负着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任务,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北京财政税收实现6.8%增长,虽圆满完成目标,但已经呈现新增税源不足,主要税源增长乏力的情况,所以在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都还需为“过程性”预留空间,这就是所谓“过紧日子”,因此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速目标,预计都将以“稳”为重。

关键词:北京经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