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多个“首次”背后是这样的中国底气!

2017-10-24 18:10:05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如果说世界想找到一扇观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最佳窗口,那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一次,透过中共十九大这扇窗口,外媒感受到的一个强烈信息,无疑是:开放的环境、透明的信息以及周到的服务。

1818名境外记者报名采访十九大,占记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已经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中,外媒均获得较高比例的提问机会。其中在10月17日举行的十九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一共12次提问机会,外媒就获得了7次,占比近六成。

大会开幕前一周,已有不少境外记者在十九大新闻中心的组织下,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接地气”的现场采访。这种对外媒“敞开大门”的欢迎姿态,是十九大展现的一个鲜明气象。

这种开放透明,还体现在大会为参会记者提供12种文字的十九大报告稿,以及报告译校人员的国际化方面。作为事关中国发展未来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十九大报告是本次党代会上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也因此笼罩了些神秘色彩。不过,一批“外国面孔”在大会召开前十天就拿到了报告文稿进行译校,成为最早看到十九大报告的外国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次邀请外籍专家参与党代会报告外文版的译校工作。对此,参与此项工作的阿拉伯文专家叶海亚感叹说:“这是一种高度自信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毫无隐瞒、公开透明态度的体现!”

这种开放透明,同时还体现在十九大新闻中心提供的“全流程、全深度和全方位”服务方面: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首次建融媒体访谈室;首次开发使用记者报名注册系统,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媒体记者采访报名申请;首次开发使用境外记者采访申请系统,记者可以通过系统提交采访申请并可以在线查询受理情况……新闻中心的各项功能,处处展现开放的理念,进一步促进信息公开,难怪一名俄罗斯记者评价说:“今年来采访感觉更方便了。”

当然,这种开放透明,更体现在参会代表与媒体的互动交流方面。

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从东门直通会场一条不足百米的通道,成为党代表与中外记者面对面交流的“党代表通道”。这是十九大设立的一个新的开放环节,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历史上尚属首次。在这条通道中,来自各行各业、各具特色的党代表,直面中外记者,坦诚回答各种问题,阐释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动向,赢得了记者的好评。

从10月18日至19日的一天半时间内,34个十九大代表团分3个批次集中向中外媒体开放,谈党建、议扶贫、话发展。面对现场媒体的“长枪短炮”,代表们侃侃而谈,每场互动环节不少于35分钟,甚至有多个代表团主动将问答环节延长至1个多小时。

十九大所展现的开放透明气象,实际上反映的是执政党的自信与豪迈,反映的是整个国家的开放与进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铁腕反腐、正风肃纪,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十九大开幕时,2200多名党代表意气风发地出现在世界面前时,展现的是一个百年大党团结奋发的形象,展现的是一个大国执政党对执政能力和治国政策的自信。

当然,这种自信,也来自于综合国力的支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天宫、蛟龙、天眼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机遇……正如习近平所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十九大所展现的崭新气象,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实力与底气的映射。今天的中国,开明与开放,已经无处不在;自信与包容,已经融入国民的血脉。相信在十九大绘制的蓝图指引下,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会实现新目标,创造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文/盛玉红)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