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探路者半年内再换帅 多元铺路转型发展效果待现

2017-12-16 11:21:1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探路者半年内再换帅 多元发展效果待现

吴容

探路者(300005.SZ)也许仍在“探路”,短短半年之内,作为户外用品第一股的它经历了两次换帅。

11月29日,探路者发布了最新董事会人员名单,王静成为新任董事长兼总裁,强炜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及其他任何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强炜于6月就任总裁,距离目前不到半年时间。此外,同时离任的还有多名高管。

在过去几年,探路者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并购,建立了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大体育三大事业群。强炜在今年担任总裁以后,宣布了集团将加强品牌多元化布局。不过,这些动作并没有为探路者贡献太多,主业户外用品的发展仍不明朗。换帅能否为探路者带来新的起色,也许尚待时间的验证。

多元铺路转型

11月29日,探路者发布公告,王静当选为新一届董事会的董事长兼总裁。在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函答复中,探路者方面提到,王静是探路者公司创始人及主要投资人之一,她与盛发强先生于1999年共同创立并经营探路者。记者了解到,王静是盛发强的妻子,在推动探路者在2009年上市之后,便离开公司日常管理,随后多次尝试户外探险活动并推出相关主题的书籍。

同时,探路者方面还提到,王静就任后,将继续聚焦户外用品主业,持续夯实提升公司运营管理能力,挖掘户外细分运动市场的发展空间,促进户外旅行等相关业务发展。

对于新帅上任是否会对战略执行带来影响,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告诉记者,近几年王静并没有参与实际业务,她的上任对公司来说会带来怎么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北京一家探路者经销商告诉记者,探路者换帅之后,他们尚未收到政策或战略上的变化与调整,目前表现一切正常。不过他拒绝透露更多的信息。随后记者就相关问题致电探路者招商加盟部,工作人员表示当前招商一切按照正常进行,并未有所改变。

记者了解到,探路者从做帐篷起家,后来逐渐拓展至户外服装及鞋品。不过,探路者并不想只做一个“靠户外用品赚钱” 的公司。2013年,其先后投资了新加坡在线旅游平台Asiatravel(面向亚太和中东国家提供机票、酒店和景点预订服务)、户外活动网站绿野以及极地旅行机构“极之美”。紧接着,2014年3月,探路者收购了易游天下74.56%的股权,从事旅行社渠道运营分销业务。2015 年 7 月,它正式设立了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和大体育产业三大事业群,并着手转型。公司名称也由“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并且,自强炜6月担任集团总裁以后,一直加强多元化方面的进展,并提出“新定位”“新机制”和“新运营”的经营战略。

记者留意到,国内另一户外用品上市公司三夫户外也有类似的布局。其2017年半年报显示,业务包括多品牌连锁零售、组织户外活动和户外赛事、设计建设运营综合户外营地以及开展青少年户外体验教育,不过目前从收入构成看,户外用品销售仍然占据大头。

只是,探路者的多元发展却带来了净利润的下滑。今年前三季度,探路者实现营收19.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净利润8122.6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06%。今年半年报也显示,期内在营收上涨的同时,探路者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6.30%至7901.26万元。

程伟雄表示,在旅行和大体育业务板块上,探路者的业绩提升还需要一段时间。以旅行业务为例,该板块上半年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81.31%,但是毛利率却较低——仅为2.99%,同比甚至有所下降。2015年财报也显示,包括极之美和易游天下在内的旅行业务的营业收入为 20.04 亿元,但亏损达到了 2285.57 万元,财报同时显示,这项新业务尚处于快速开拓期,在销售、运营、管理费用等成本支出增长了 20% 以上,导致亏损严重。投资的大体育业务同样存在争议,探路者旗下负责雪滑雪场项目的冰雪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在上半年收入137万元,亏损982万元。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士马岗表示,大体育和旅行业务都不是探路者所擅长的,旅行服务板块只贡献收入而净利润持续亏损,体育板块也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探路者想要转型成功,实现利润高增长,存在一定风险。

主业停滞不前

探路者一系列转型措施并未出现较大贡献,而其主业却陷入低迷的状态。

探路者2017年半年报显示,户外用品板块业务销售低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3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9.83%。对于利润下滑,探路者表示,主要是因为户外用品板块受行业竞争持续、零售消费低迷等市场环境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减少使得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半年报还显示,报告期末,探路者线下连锁经营店铺数量1353家,较2016年末的1370家店铺数量略有下降。

对此,探路者方面向记者透露,旅行板块的定位仍然是作为集团用户流量的入口,聚焦户外用品主业、同时促进户外旅行业务协同发展是公司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并未发生改变。

事实上,从 2012~ 2015 年,探路者主业净利润的增幅已经放缓了,库存方面也面临较大压力,截至2015年底,存货数量约 118 万件,过季产品库存也在增加。而探路者今年三季度财报中也提到,“存货较年初增加75.35%,主要是受公司经营业务的季节性特征及货品的入库发货周期影响。”

与此同时,户外用品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户外用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将达283.4亿元,由于行业初期进入门槛不高,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明显。而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的一份研报也显示,2016年,国内户外市场零售总额和品牌总数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4.91%和2.09%,但是增速较之前有所放缓。

一方面,户外品牌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以Columbia、The Northface和Jack Wolfskin为代表的主力品牌,让探路者在这场户外变局中付出了更多代价。马岗指出,尽管探路者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和地位,但是想要获得快速发展难度比较大,意味着要在别的竞争对手里去抢市场蛋糕,同时2015年以来,李宁、安踏等大量知名运动品牌纷纷涉足户外用品领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品牌的沉淀正是探路者比较弱的地方,在激烈竞争中,它只能比拼运营和管理,而这些不能在短期见效,也是其业绩比较尴尬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探路者在对自身产品挖掘上显得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更加信赖外国户外运动品牌,无论是从产品的功能性,还是从设计、品质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业绩的差异性。” 比如The Northface,去年其推出一款“Moon Parka”大衣,宣称采用人造蜘蛛丝制成的,有着坚固和柔软的特点,这也是人造蜘蛛丝材料首次投入商业化的服装生产之中。程伟雄对记者表示,“从帐篷和冲锋衣起家,探路者如果能真正专心地去研究功能开发以及维护老客户,也不会导致今天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步。”

随着人们对生活健康的要求都在提升,户外运动市场也正在不断深化,呈现出更加细分、个性化和时尚化等特点,这给包括探路者在内的户外用品品牌带来了机会。记者留意到,一些外国的户外品牌已经开始和Supreme等这样的潮牌开始合作推出联名系列,来吸引年轻消费者。此外,它们也乐于通过线上的业务延伸来提升业绩。比如,The North Face 推出了 APP 去野吧,除了购物,用户还可在平台上发起户外活动约伴;Colombia 则是推出户外 GPS 软件,并针对性地推荐商品。

在探路者的规划中,旗下 TOREAD 将担负大众专业户外产品的角色,Discovery Expedition则偏重轻户外,走时尚休闲的品牌路线。程伟雄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探路者偏重于生产专业的中高端产品,未来可以通过延伸产品线拓宽品牌发展。

(责任编辑:关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