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第三支柱:顶层设计的一小步是国家发展的一大步 ——钟蓉萨副会长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的讲话

2017-12-12 12:20:1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第三,提升投资的重要性。DB(待遇固定)的模式无法抵抗通货膨胀,必须加大投资,增加资本积累。很多人只看到了养老金是年轻时存钱,老了时领钱,但如果没有把投资做好,也无法应对长寿风险。有专家研究德国模式,德国是以保险为主的模式,但是保证收益率持续下降。里斯特计划的保证收益率2001年是3.25%,2007年下降到2.25%,2012年再次下降为1.75%。2015年,有接近一百万的退休老人为了弥补养老金的不足而继续工作,比2010年上涨22%。英国也面临同样情况,年金保险的收益率下降太快, 2008年《养老金法案》引入国家职业储蓄信托(NEST)的平台,帮助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进行默认投资,投资标的主要为目标日期基金。

我们国家的第三支柱正值顶层制度设计的关键期,我们要坚持做对的事。人口老龄化的高原正在迫近,中国没有太多犯错的机会。刚刚专家讲到我们过去养老保障领域的灰犀牛,如果再做错事会迎来比原来跑的更快的灰犀牛。中国有很多类似例子。灰犀牛的概念是2001年提出的,但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灰犀牛已经引发了危机,严重程度不亚于1929年的危机。今年全球经济复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市场之间的互相联动性更大,灰犀牛对大家的影响也更大。我们认为,制度顶层设计时一定要做对的事,不应浪费国家的资源,养老金制度做错了,制度转换成本非常高。

一是平台要建对。个人养老和账户的信息化要重视,信息化的核心是标准。如果信息化平台没建好,就像已经在跑高铁的时候,我们还在花很多钱建绿皮火车,浪费各方的投入。我们期待人社部牵头,以人社部的金保工程为基础,建立一、二、三支柱共同协调发展,开放、便利,方便老百姓缴款、投资、领取、查询、计税的公共平台。公共平台的建立能够整合资源,减少各方投资,真正让利于投资者。

二是税优要给人。税收优惠要给到账户,给到个人,只要钱进账户了就能获得税收优惠,而不是必须买某个产品才能获得税收优惠。这是老观点了,我们谈了很多次,但这是第三支柱制度设计的核心。通过50人论坛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呼吁,这一观点得到学界、业界以及更高层次领导的认可。胡晓义会长讲的非常好,制度设计不是给哪个行业的,不是每个行业都去要个政策,而是给老百姓的。我们的制度应该通过税收的设计,鼓励大家为自己的养老做安排。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