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跟风并购“始乱终弃” 盲目跨界苦果难咽

2017-12-01 07:51:0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浅尝辄止风险乍现

去年10月刚完成湖南红太阳演艺100%股权的收购,近日却宣布拟将湖南红太阳从上市公司剥离,海印股份在文娱资产跨界并购上的浅尝辄止让市场愕然。深交所也向公司发去关注函,直指“公司之前多次提到收购湖南红太阳是打造文化娱乐业务板块和分享产业成长的重要举措”,并要求公司详细论述前期将文娱产业作为发展规划的理由,以及在目前情况下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次资产出售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涉及产业规划调整以及调整原因、合理性。

2013年A股并购热潮掀起后,到2016年“排斥反应”的问题开始集中凸现。新国都、长亮科技、誉衡药业、宏达新材、西部资源等上市公司或因为后期整合不力,或因为业绩不达预期,或因为战略转型需要,纷纷将之前并购的资产进行剥离。其中,市场高度关注的跨界并购风险尤其引人瞩目。

“相对于产业并购,跨境并购的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并购不熟悉领域里的资产,对于价值判断不一定特别准;另一方面是在整合上要依赖于原有的管理团队,整合的难度要更大,或有短期效应,比如说过了对赌期之后就很难玩转。”华泰联合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劳志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跨界并购的风险在勤上股份身上曾有过非常充分的展现。今年4月,勤上股份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爆发股权质押危机。其背景是,勤上股份公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由于跨界并购的龙文教育业绩承诺不达标,被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64亿元,从而导致上市公司2016年巨亏4.27亿元,致使股票复牌后直接跌停。

在海印股份的案例中,湖南红太阳演艺在去年实现4862.48万元净利润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却出现了213.68万元的亏损,开始成为海印股份的业绩包袱。倘若希望通过跨界并购实现转型,尚且能够容忍并购标的业绩下滑带来的阵痛,但如果一开始便是抱着“玩票”的心态跟风并购热门资产而盲目跨界的话,“始乱终弃”则是势所必然。

(责任编辑:关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