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 李国强 阮希阳/文
笔者是一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和天文爱好者,为了星空摄影,我会经常开车去一些伸手不见五指的荒山上。因为要去远离城市灯光的地方,山路曲折,路上很黑,那么对车灯的要求就非常高,所以我在拿到行车证的第二天,就去改了氙气灯,由此知道给改灯的品牌叫做“雪莱特”,和进口产品相比,属于性价比较高的。改装的奥迪透镜要一两千,雪莱特的灯泡只要300块,晚上走到山路上,远光灯一开,几公里外亮如白昼。
后来我翻看雪莱特(002076.SZ)年报的时候,不禁感叹:得卖多少300元的灯泡才能上市!
雪莱特面临的经营瓶颈
2016年年报显示,雪莱特的主营构成包括:LED户外照明系列:29.17%;LED系列:15.99%;HID灯系列:12.55%;LED显示系统系列:10.87%;荧光灯室内照明系列:9.54%;智能包装设备系列:8.35%;紫外线灯系列:7.02%;其他:2.9%;充电桩:2.44%;其他业务:1.17%。原来氙气(HID)灯还不是雪莱特最主要的业务。
根据国家发布的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自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在全球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淘汰低效照明产品,LED照明将逐渐取代传统光源和灯具市场。现在市场上能买到的灯具基本以LED为主,从这点来看,雪莱特的市场空间极大。
LED照明领域可细分为通用照明和汽车照明,其中,通用照明市场规模较大,包括目前室外景观照明、室内通用照明等,占据了整个LED照明领域90%以上的份额,增长稳定;而汽车照明市场是未来新的增长点。
但是LED技术门槛不高,目前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雪莱特在室内照明领域品牌影响力有限,虽然曾经为飞利浦、欧司朗等国际品牌做过代工,但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在汽车大灯方面,雪莱特则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五年来,雪莱特的净利润变化不大,但营收分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年以前,第二阶段是2015年后。2015年的营收几乎比2014年翻了一倍,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2015年,雪莱特收购了一家子公司富顺光电,这家公司主营LED照明设备。为雪莱特带来了丰厚的营收,但是由于LED市场竞争惨烈,毛利断崖式下滑,导致并表后利润并没有太大变化。
同年,富顺光电又收购了一家子公司,名为漳州宇杰智能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宇杰智能”),这家公司规模不大,业务量也不多(2015年带来1000万元营收),但是2015年的毛利率高达54%,2016年该子公司贡献的营收接近7000万元,毛利率依旧保持在45%左右。
虽然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雪莱特氙气灯的主要客户群却是改灯用户,这个用户群体增量有限,因此雪莱特的营收也增长乏力。HID灯业务作为雪莱特最声名显赫的产品,自公司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增幅竟然不到30%。
而在LED户外、室内灯的领域,雪莱特的道路也不是那么顺畅。虽然LED灯的营收比2013年全面开展该项业务来增加了一倍之多,但是毛利打了对折还要多,从28%降到11%,因此带来的净利润其实是下降了。紫外线灯虽然毛利率仍然在30%以上,但这个市场空间较小,很难增加。
从年报上看,雪莱特的业务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瓶颈期了,行业天花板触手可及。
控股和联营公司列表不断延伸
2015年,雪莱特出手收购富顺光电和宇杰智能,二者虽然没有带来足额的净利润,但是至少让营收翻番,有了这样的业绩支撑,就可以编故事了。2016年8月,股价经过大半年的推波助澜,达到一个如期而至的高点。
雪莱特尝到了甜头,2015年,收购了一家叫曼塔智能的做消费级无人机的公司;2016年,绕道富顺光电开展充电桩业务;2017年,收购一家叫卓誉自动化的坐动力锂电池的公司。
然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被大疆牢牢占领,从两千块的掌上玩具级到几万块的专业航拍级无人机应有尽有,还没有产能限制。这个市场看起来很美,但想分一杯羹并不那么容易。
2016年,国内不下60家企业进军无人机行业,并推出了各自的无人机产品。其中不仅包括小米、腾讯这样的巨头企业,也有飞马、零零无限这样的创业企业。目前唯一能够从大疆牙缝里抢到一点市场的是来自北京的零度智控,其余的无人机企业均没有了声响。连不缺资本和技术的小米、腾讯都无力挑战大疆的统治力,雪莱特又能靠什么?
回到上文列示的经营构成,被各方机构以及雪莱特自己大肆吹捧的无人机业务甚至没有出现在年报的主要营收构成里,或许隐藏在1.17%、900多万元、毛利率为负的其他业务里了。
当然,力推无人机业务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为了讲故事然后迎接解禁。
2017年收购的卓誉自动化,这家动力锂电池企业属于很时髦的行业,与无人机业务有些类似。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新能源是未来,但是这个领域早已经是一片红海。
各路资本拼杀的头破血流,仅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就有27家做动力电池的企业,这里面既有营收超过200亿元的巨头企业,也有手握特斯拉供应商订单的电池专家,即便是规模最小的,营收也和雪莱特整体规模差不多。仅仅靠收购一个卓誉自动化,就想分这块蛋糕?雪莱特作为一个后来者,想要在这个领域打拼一片天地,似乎非常艰辛,就算把卖灯赚的钱都投进去,可能都见不到一丁点的回报。
但是换个思路想,如果它压根就不是为了真心发展这个行业呢?
还是看看雪莱特的解禁时间表吧!或许就恍然大悟了:2016年3月、8月、9月解禁约370万股(对应时间点,2015年收购无人机子公司),而在2018年3月12日解禁1.3亿股(对应时间点,2017年收购动力锂电池公司),占总股本的17.8%。
或许,雪莱特的管理层如果不那么执着于极速而又疯狂的扩张,而是持续专注于LED照明和汽车大灯领域,稳定地做精做细那几亿元的细分领域市场,随着汽车大灯从氙气向LED的转型,把握技术潮流,未来找到爆发的时机还是有可能的。但现在,看到雪莱特忙不迭的成立并购基金,千方百计的扩张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家公司已经被野心拖住了梦想。2015年、2016年的年报和2017年的半年报里已经显示了投资失败导致的负的投资收益,并且亏损金额越来越大。或许,下个年度的年报、再下个年度的年报,投资收益会给投资者一个更大的“惊喜”。
在2012年的年报中,雪莱特的控股和联营公司只有三个,分别是控股99%的四川雪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控股60%的广州开林照明有限公司和控股50%的遂宁孟仕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分别进行汽车大灯、室内照明和紫外线节能灯器具的制造,是雪莱特上市初期至今赖以生存的核心业务。也正是这三部分业务的稳定增长,保证了雪莱特的营收。
经过五年的发展,到了2016年的年报中,雪莱特的控股和联营公司已经迅猛扩张到了15个,其中不乏和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年报附注的资料可以获悉,这15个公司中,除了雪莱特直属子公司外,仅有富顺光电是盈利的。
透过控股参股公司的清单,投资者更加清晰的看清了雪莱特的经营理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至于这种发展方向是否能够给公司带来业绩并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呢?还是等2018年解禁期的时候再看股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