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私募基金通过直接投资实体企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投资、新三板投资、新股发行投资、债券发行与债权投资,以及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等,快速对接实体企业融资需求,为中小企业“输血”,为新兴行业“加油”。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备案私募基金5.66万只,管理资产规模9.78万亿元。我国私募基金在境内直接投资活动中,剔除二级市场投资后的直接投资项目账面价值合计4.89万亿元,占全部持有资产规模的48.1%。私募逐渐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重要力量。
五大行业获益多
野蛮生长的客栈和每天数百吨的生活垃圾,曾经让碧波荡漾的云南大理洱海饱受城市水体污染的困扰。2013年以前,国内没有一家专门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国字号”企业,仅靠中小治污企业难以完成洱海整治的庞大工程,继续依靠当地政府财力已经难以支持环湖截污工程。
为此,在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导下,两家小型水务公司被整合成中国水环境集团,基金在投后管理、战略梳理和业务模式创新上给予中国水环境集团极大支持。成立4年多的中国水环境集团,以过硬的专业实力承接大理洱海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为“洱海变清”贡献力量。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私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全部私募基金持有的资产结构看,境内直接投资活动规模达5.86万亿元,占比57.6%;境内间接投资活动规模为2.50万亿元,占比24.6%;现金管理类资产1.13万亿元,占比11.1%;境外及其他投资6874.49亿元,占比6.7%。
截至2017年6月末,私募基金所投项目企业数量排名前5位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应用、资本品、原材料、其他金融以及医药生物。从投资项目账面价值看,截至2017年6月末,私募基金所投项目企业账面价值排名前5位的行业分别为房地产、资本品、其他金融、计算机运用和交通运输。
从退出案例和行业看,也反映出受到青睐的行业中私募基金呈现扎堆现象。2017年第三季度,生物医药、机械制造、IT行业位居PE退出案例数量前3名,三季度有175家企业IPO,创下PE(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数量新纪录。
“私募基金青睐的行业大都代表创新创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关注的细分行业大多与国家中长期产业政策密切相关。”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宋文琪说。
《报告》还显示,在私募基金所投项目企业中,处于扩张期的数量最多,达到27303个,占比47.80%;其后为起步期项目,数量为17896个,占比31.33%;种子期项目数量为5907个,占比10.3%。
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认为,目前,处于扩张期的私募基金数量多与我国VC(风险投资)或PE发展阶段相符合。投资于扩张期的基金存量项目多,后期项目发展成熟,容易有较好的收益。投资于扩张期项目,企业相对盈利,风险相对可控,投资于Pre-IPO(上市前)阶段也逐渐成为基金主流模式。
不过,伴随资本市场发展,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收窄,近两年越来越多基金投资于扩张期,导致项目估值过高,因而私募机构也正在积极寻求转型。
四个问题待破解
尽管私募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取得了诸多收益,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国立波认为,目前私募支持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结构性资产荒和局部资金荒。
在结构性资产荒方面,由于优质项目依然稀缺,优质实体经济项目估值居高不下。据投中信息《PE/VC行业上半年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VC投资市场披露的案例数仅为1351起,投资总金额为204.91亿美元,VC市场投资持续回落,单笔投资规模创近2年新高,达到1500多万美元。上半年,PE市场披露的案例数为589起,投资总金额为283.11亿美元,PE投资市场案例数目也是持续回落,但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规模大幅度上升。
在局部资金荒方面,虽然政府引导基金资金比较多,但部分传统行业的民间资本依然相对不充裕,VC或PE基金募集难度加大,整体看,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超过私募证券基金规模,二级市场流动性有限,一级市场相对火热。
“目前VC或PE等机构投资了大量项目,真正退出项目较少。虽然今年以来上市企业数量创新高,但企业排队数量仍然较多,无法满足机构的退出需求,退出难度很大。”国立波说。
出现这些挑战的原因与私募基金自身过分追逐行业热点有关。以最近受到追捧的“共享概念”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3月份至6月份,共享充电宝行业创业项目约24个,宣布获得融资的有19个,至少有38家机构入局。不过,2个月内共有7家共享充电宝进入清算阶段,反映出局部行业泡沫化现象严重。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促使私募基金回归金融本源,恪守基金本质,理性选择行业和投资标的,避免带来泡沫化投资风险。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认为,“金融的本源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也是实现金融安全的根本举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