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李亚鹏留下的“坑” 阳光100多久才能爬出(独家调查)

2017-11-06 08:50: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从阳光100发展历程与其当下所处的环境,或许能窥探一二。某种程度上,彼时的阳光100和雪山小镇有相似之处,从初出茅庐时的惊鸿一现,到战略不当后的处境艰难。

低调的易小迪作为“万通六君子”之一,曾与冯仑、潘石屹、王功权等携手打拼,掘金海南。万通解体后,易小迪和冯仑、潘石屹一样,继续地产之路。在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建议下,易小迪决定在北上京城,开发阳光100国际公寓。这是阳光100的处女作,也是易小迪曾经的成名作。这个在千禧之年拔地而起,被赋予“引领北京住宅进入设计时代”美誉的建筑群,坐落在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上。彩虹色斑块点缀在建筑立面墙上,历尽十七年,鲜艳如故。伴随着“大望路”商区的不断升值,阳光100国际公寓与长安街对面的SOHO现代城南北呼应,与寸土寸金的华茂中心一路之隔,成为北京的东三环标志性建筑之一。

也许是海南征战时死里逃生的缘故,也许是易小迪生性中自带的理性与克制,在2003年招拍挂制度推行后,阳光100的步伐显得谨慎而缓慢,并未像其他开发商一样加入“抢地”大军中。在地产行业坐上周期的车轮滚滚而来时,阳光100放弃了上车的门票,从而错失了高速扩张的机会。

在地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当下,跑进千亿是房企追求安全的权宜之计,而阳光100在发展20年后年销售依然只有几十亿,甚至出现业绩倒退的迹象。2014年上市元年,阳光100的营收达71.04亿元,2015年降至64.18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为69.65亿元,净利润也从8.1亿元一路下滑至2.31亿元。与碧桂园等头部房企仅用了一年便实现营收400亿到千亿的跨越形成对比的是,阳光100挣扎10年也未能实现业绩翻番。

与此同时,阳光100三四线的扩张定位,让其距离核心城市日渐遥远。对于回归一线,阳光100无疑是渴望的,然而早已边缘化的存在感让其在一二线城市很难收获土地资源。同时对于转型街区商业综合体的易小迪而言,雪山小镇的408亩占地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毕竟土储是房企重要的生命线,且丽江旅游城市的属性,对这片土地上是加分项。只是易小迪没有想到阳光100在桂林、柳州的成功模式没能复制到丽江来。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