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蓝湖资本胡磊:投资要找到乱世中的英雄

2017-11-05 07:31: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黄金十年的亲历者,当我开始做VC时,VC在中国才刚刚起步,2005年红杉进入中国,2007年GGV进入中国,我加入GGV时,整个团队只有七八个人。

  10年前在中国做VC的人并不多,那时候上海的VC搞聚会,只有2桌人。如今回想起来,当年大家都太保守了。应该胆子大一点,多融一些钱,多投一些项目,也许现在又是不一样的商业格局。

  过去10年,我投资了世纪互联(Nasdaq:VNET)、去哪儿(Nasdaq:QUNR)、聚胜万合和美丽说等明星公司。可以说,风险投资帮助许多企业从一个小项目成长成为全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大企业,当然也为投资人带来的丰厚回报。因此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涌入风险投资行业,现在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数以万计,每天都在数以千计的创业项目中淘金。

  VC有圈子

  到了2014年,无论是从我个人还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都到了一定的阶段去开辟新的空间。那年,我离开GGV,与红杉中国的殷明一同创立了蓝湖资本。前后陆陆续续都有新基金成立。

  很多人会问我,那么多新基金成立,是VC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吗?对创业者有什么影响吗?

  从我自身的经验,发现平时打交道的,以及一同出现在股东列表上的还是当年那批人。

  本质上讲,虽然很多人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但只是换了一张新的名片,因为VC是高度依赖经验的行业,主导投资的人还是没怎么变。因为早期VC伴随公司成长到上市或并购退出的时间相当漫长,可能要5、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的VC行业从2003年开始发展,十几年的时间里,早期VC中投过若干个独角兽公司,跟着公司一路成长,最终并购或上市退出,还并不是很多,这个流程走过2、3次的人就更少了。

  还有一点是,也是因为投资这个行业对经验非常看重,如果我是A轮投资人,在选择B轮投资人时,也更愿意把项目托付给一个有项目经验的人。于是结果便是,大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形成了一个比较小且合作紧密的圈子。当然这个圈子也在扩大,因为成功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

  对创业者来说,这几年大量资金涌入风投行业,对项目融资是利好。不过,创业者应该去找有经验的、能帮忙不添乱的投资人。好的创业者和好投资人相互扶持,才把资本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当然,这样的行业局面,对投资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需要思考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一方面,由于竞争变得更激烈,项目估值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融资节奏变快,害怕错过好项目,这更考验对行业判断的敏锐度,所以出手要快。

  早期投资关键是“看人”

  蓝湖和其它VC最大的差异可能是我们将对行业的研究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甚至先于投资。

  对于早期投资来说,最关键是看人。但是判断一个人,究竟要怎么看?

  蓝湖贯彻的“研究驱动投资”的策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人进行判断。当创业者讲他创业的想法和对市场的观察的时候,如果投资人对行业和市场没有足够的认知,可能只能依靠创业者讲话时的气场和他过去的经历做判断。但如果投资人对行业有着深刻的见解,就能通过判断这个人说的事情、想法是否有很强的商业逻辑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研究驱动还能帮助我们快速做出投资决策。我们投资做蓝领招聘的斗米兼职,在了解了他们的业务模型和团队背景之后,当即决定要投资。

  那时候我们研究蓝领招聘已经大半年了,中国、美国、日本在蓝领招聘市场的状况和解决方案我们都已经想得很明白,只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项目。因为前期做了足够多的调研,遇到合适的项目时便可以迅速出手。

  我主张VC应该由自己的投资团队去完成项目调研。在蓝湖,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是投资团队自己做的,做研究的时候合伙人就是项目经理。如果是别人告诉你总是隔了一层,会影响做判断时的敏锐度。

  我和另一位合伙人殷明都是做咨询出身。蓝湖在投后管理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对被投公司的智力支持,我们会帮公司分析增长策略,制定竞争方案,学习和吸取对标外国公司的发展和教训。现在看来,很幸运,那些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最多回报的公司,我们在他们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都有足够的理解,也能基于此帮助公司做果断的决策。

  寻找“乱世英豪”

  虽然去年被称为“资本寒冬”,但到今年来看,整体的风投态势应该算是经历2015年的峰值之后,回归到了常规的水平。

  不过,外界的投资节奏对蓝湖的选择和判断的影响并不大。蓝湖关注的还是结合大趋势,如人口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各个细分行业出现的新机会。

  以去年以来,蓝湖关注的重点行业之一——教育行业为例。

  我们的判断,认为教育行业正处在又一个爆发的点上。从消费趋势来看,中国的消费支出,牛奶、泡面、啤酒、瓶装水、碳酸饮料的消费已经不再增长了。但未来5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量空间依旧很大。这一点,BCG的报告给出的数字是中国消费市场从2015-2020年5年时间中能产生的增量绝对值差不多是德国或者是英国现有存量市场的1.3倍。相当于用5年的时间,中国又创造了1.3个德国或英国的消费经济体量。未来消费增量里面最亮眼的三个行业:旅游交通、文化娱乐和教育。

  在2003年到2013年间,我国出生人口一直在1600万上下波动。但即便如此,教育行业也在快速增长。这说明,第一,教育行业涨价;第二,参与教育培训学生人口占比提升。人们在教育上的投入正在经历跨越式的“消费升级”。

  但教育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行业链条太长,从学龄前到成人考证的每个阶段都有众多教育机构。比如,K12阶段国内规模最大的学而思市场份额只在1%左右。

  第二,教育行业进入门槛低,一个老师就可以是一个小作坊。如果在当地形成口碑,有自己的受众,每年的招生都不是问题。这些小作坊是很难整合的。

  第三,教育机构的扩张也不那么容易,因为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这是很难复制的。

  但无论是对VC还是对教育行业的创业者,都要在快速变化和增长的细分领域内发掘机会。正所谓乱世出英豪,乱的时候,才更可能找到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我的投资策略是寻找一些可能过去没有或者非常小,但是正经历着快速增长的类目,当中可能会有好的投资标的。

  我们观察到教育领域的几个趋势:首先是留学低龄化的趋势,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超过50%是到国外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

  过去留学人群中大部分是到国外读研究生及以上的学位,新东方的发展也是依靠GRE、GMAT、托福等的考培。但是如果今天要出国读本科,要参加的是不同的考试,去美国要考SAT/AP,去英联邦国家要考A-level。而这些考试的培训,目前国内市场还不是很成熟,这里面就有很多机会。

  另一个趋势是,过去中国人到海外留学几乎都是读数理化商这类专业,而现在更多人出去读文史哲、艺术、设计等专业。而这些专业在申请学校时,需要的材料,学校的录取标准和数理化商等专业的完全不同。这块市场的服务,过去也几乎是空白的。

  基于我们看到的的趋势变化,蓝湖看了很多项目,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要找一家位于头部,并且有口碑效应的,而且能够运用互联网手段去扩展规模的。同时能做到这两条的公司并不多。

  我们在这个留学的赛道上投资了两家公司。专门从事A-level培训的培诺教育和从事艺术留学中介的SIA艺术留学。

  另外一个发展比较快的领域是少儿编程培训,这是一个新的市场,过去没有,目前增长速度很快。

  现在,大家的共识是,未来是一个AI的世界,人类需要学会与机器打交道。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带孩子去学习编程,这既是当做基本技能来学习,也是被认为在培养孩子的与机器打交道的思维逻辑,以及借助机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少儿编程培训主要集中在6到12岁的年龄段,很多培训机构也在尝试做少儿编程培训,比如,过去做成人编程培训的达内,开了少儿编程的课程,而且目前这部分的收入也是很不错的。此外,很多做语数外课外培训的机构也开了编程课,收入增长也很快。

  我们认为未来少儿编程有机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目前我们还没有在这个领域投资,未来希望能在这方面投资一家公司。总体来说,教育行业更需要创业者的耐力和投资人的耐心,更需要“做时间的朋友”。(作者系蓝湖资本合伙人、本报记者李思采访整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