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加快民营创新性中小企业IPO进程, 为VC、PE发展带来协同效应
□本报记者 范维雅
相比资本市场27年的历程,8岁的创业板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昨日,创业板迎来8周年的生日,相较最初,目前690家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同比增长近24倍,占了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而当年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25家公司市值实现了增长,其中机器人、艾尔眼科、网宿科技等8家公司涨幅超100%。
10月27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通过创业板的推动,不仅加快了民营创新性中小企业的IPO进程,也给中小板的扩容带来了竞争效应。
8家企业净利润超10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已经有690家上市公司登陆创业板,总市值5.4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9.5%。
8年来,创业板公司平均营业收入规模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2.96亿元;平均净利润由2009年的0.5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5亿元。
事实上,除了创业板本身的不断成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也培育出了一批创新发展企业,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6年净利润超10亿的创业板公司有8家,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温氏股份、碧水源、三聚环保、网宿科技、同花顺。超过5亿元的公司达33家。在2016年之前上市的492家公司中,富祥股份、光环新网、利亚德等23家公司上市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50%,89家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30%。
21家湖北公司进驻创业板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湖北已经有了21家公司进驻创业板,而在8年前的2009年,创业板上的湖北公司仅中元股份1家。
其中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亿元的公司有华灿光电、鼎龙股份、力源信息、华舟应急四家企业。其中华灿光电以2.16亿元的净利润成为创业板上湖北企业的“赚钱王”。
在这21家湖北公司中,电子、机械设备和生物医药三大行业占了较大的比重。
事实上,从行业上来看,8年来,传媒、电子、计算机以及健康产业已然成为创业板发展的引领行业。
在净利润排行前20位的企业中,上述4个行业的企业数达14家,占了7成。上市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前100名的公司中,传媒、计算机、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入围的公司均超过10家。
伴随着新兴产业强劲的增长态势,在690家创业板公司中,已经有638家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600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达5%,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使创业板公司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
创业板的IPO包容度仍待加强
8年的时间,在董登新看来,创业板最大的变化是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IPO上市的机会。
董登新表示,尽管在2009年之前,中小板也能够给这些企业提供上市平台,然而,扩容速度较为缓慢,如今通过创业板的推动,不仅加快了民营创新性中小企业的IPO进程,也给中小板的扩容带来了竞争效应。
另外一方面,董登新认为,创业板为VC、PE的崛起起到了非常大的协同作用。尤其是2013年之后,中国的VC(风投、创投)、PE(私募股权基金)扩张速度非常快,也是创业板的效应而带来的。
据统计,目前,创业板共有410家公司上市前获得创投的资金支持,初始投资总额达239亿元。
在中小企业的并购整合上,董登新认为,创业板功不可没。截至2017年9月30日,在创业板公司已完成317单重组,平均交易金额8.2亿元。
尽管近年来,创业板的成长和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很大,但在董登新看来,创业板的包容性仍旧亟待加强。
“创业板的定位非常清晰,但是创业板的门槛较高。”董登新表示,对于轻资产型的新业态公司,创业板仍需加强包容性,如今创业板的IPO标准主要还是按照主板的标准来实施。主板上,重资产的上市公司相对较多,主要讲究的是体量大和盈利水平高,而如今,互联网时代大量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轻资产,有很多新业态公司成长快,前景好,但是目前体量不大,盈利能力有限,创业板IPO标准的包容性仍需加大。
另一方面董登新指出,创业板的个股整体估值偏高,因为,创业板的公司往往都是袖珍股,散户投资为主,投资量一大,就容易形成单个的集中炒作。因此对于创业板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可以进一步加强,从而能够让投资者对于创业板上公司的情况有一个更加透明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