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兴产业强劲的增长态势,在690家创业板公司中,已经有638家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600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达5%,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使创业板公司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0%以上。
创业板的IPO包容度仍待加强
8年的时间,在董登新看来,创业板最大的变化是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IPO上市的机会。
董登新表示,尽管在2009年之前,中小板也能够给这些企业提供上市平台,然而,扩容速度较为缓慢,如今通过创业板的推动,不仅加快了民营创新性中小企业的IPO进程,也给中小板的扩容带来了竞争效应。
另外一方面,董登新认为,创业板为VC、PE的崛起起到了非常大的协同作用。尤其是2013年之后,中国的VC(风投、创投)、PE(私募股权基金)扩张速度非常快,也是创业板的效应而带来的。
据统计,目前,创业板共有410家公司上市前获得创投的资金支持,初始投资总额达239亿元。
在中小企业的并购整合上,董登新认为,创业板功不可没。截至2017年9月30日,在创业板公司已完成317单重组,平均交易金额8.2亿元。
尽管近年来,创业板的成长和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很大,但在董登新看来,创业板的包容性仍旧亟待加强。
“创业板的定位非常清晰,但是创业板的门槛较高。”董登新表示,对于轻资产型的新业态公司,创业板仍需加强包容性,如今创业板的IPO标准主要还是按照主板的标准来实施。主板上,重资产的上市公司相对较多,主要讲究的是体量大和盈利水平高,而如今,互联网时代大量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轻资产,有很多新业态公司成长快,前景好,但是目前体量不大,盈利能力有限,创业板IPO标准的包容性仍需加大。
另一方面董登新指出,创业板的个股整体估值偏高,因为,创业板的公司往往都是袖珍股,散户投资为主,投资量一大,就容易形成单个的集中炒作。因此对于创业板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可以进一步加强,从而能够让投资者对于创业板上公司的情况有一个更加透明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