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共享经济遇小寒潮 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倒闭

2017-10-30 07:30:5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巧借“共享经济”东风的共享充电宝迅速发展起来。不过,共享充电宝从发展初期开始就争议不断。其中聚美优品CEO陈欧与王思聪之间的互掐,更是把共享充电宝的争议推向了高潮。

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似乎如王思聪之前所预料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波浪,成为第二个“共享单车”,倒是频频遭遇寒流,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已经连续有好几家共享充电宝相继“离场”。

据媒体报道,共享充电宝企业中已经有包括河马充电、小宝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乐电、泡泡充电等七家共享充电宝企业走到了项目清算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率先倒闭的河马充电,曾在今年4月份获得过梅花天使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租借率与人流量密切相关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街电和来电的官方app走访了其附近的充电站。记者发现,这些品牌充电宝的境遇各不相同。

根据街电官方app地图,《证券日报》来到了位于北三环的环球贸易中心。在某家餐馆的饭厅,街电的柜子就放在收银台旁边。收营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来店里租借充电宝的并不多,有时候一天都没有人过来借充电宝。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在北三环华联商厦的一家进口超市内,那里的店员却表示,来这里租借充电宝的人还挺多的,生意还挺好的。

同样位于北三环华联商厦的一家咖啡厅内,也有来电的租借点,记者注意到,这里来电的共享充电宝可以提供租借,但是数据线需要花钱购买。店内的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来店里租借充电宝的人挺多,但是购买数据线的人比较少。

此外,该店员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借充电宝的大多为本店的客人,也会有一些外面的客人特意来借充电宝。不过,《证券日报》记者当日下午在该咖啡厅逗留了半个小时左右,尽管咖啡厅的人流量很多。但并未有人租借充电宝。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共享充电宝没有好的地段就无法保证人流量,共享充电宝只有在大量人群中才能筛选出特定的用户,当然这也与市场的普及有关。

多家共享充电宝已倒闭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内主要有三种主流的模式,第一种,是以来电为代表的,大场景下的移动充电模式,一般会在大型商场、交通枢纽等大场景看到的大机柜模式:第二种,是以街电为代表的,咖啡厅、酒吧、餐厅等地点比较常见;第三种,以“小电”为代表的,线机一体式,每一张桌面提供一个充电装置,充电宝无法移动或借走,无需缴纳押金,可直接扫码付费充电。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无论是哪种充电模式,这些共享充电宝的租金都差不多。大部分的共享充电宝租金都比较低,通常为每小时一元。用来电举例,押金为100元,芝麻信用达到600分免押金,租借首小时免费使用,超时费用1元每小时,封顶10元一天。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租金很便宜,但是租借起来还是比较麻烦。还不如买个充电宝随身携带,况且,如今的充电宝也做的越来越轻便了。

近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曾经受资本市场追捧的共享充电宝,遭遇了寒流。前不久,连续两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宣布倒闭。他们分别是杭州的乐电以及深圳的pp充电。

有业内人士指出,pp充电退出共享充电宝市场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而乐电的创始人回应称,停运的主要原因是使用频次低。

于斌表示,共享充电宝企业高频率倒闭的主要原因还是运营成本过高,盈利遥遥无期,在无法获得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只是一个烂摊子。

业内不看好共享充电宝前景

目前,许多业内人士并不太看好共享充电宝,在于斌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共享充电宝并不是刚需,只是一种应急需求,用户可以有很多方式去解决需求,共享充电宝并不是唯一解决方案。

互联网从业者方军曾表示,他认为,共享充电宝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求不充分,他认为购买充电宝比租借充电宝更可行;第二、共享充电宝并未着眼于技术进步,很难有长期前景;第三、场地费用会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第四、无法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技术优势;第五、是关于废弃的充电宝的处理问题。

在于斌看来,即使是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几家企业,来电、街电也依然在亏损当中,未来并不乐观,倒闭也是迟早要面临的问题。他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没有利润和看不到未来的企业能撑下去才是奇迹。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未来,于斌表示,这个行业一定是小众市场,所以在未来面临全面崩溃的可能性比较大,从一开始的押金和产品收入,再到广告盈利方式,这些并不能有效解决持久性利润问题。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