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生存夹缝下的行业洗牌:一大半基金子公司将逐渐退出

2017-10-25 08:03:0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第二类,则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保持平稳过渡,同时持一定观望态度的一批公司。

在采访中,一家华南子公司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其之前就比较控制通道和风险资本高的业务,因此不存在大开大合的过程。“其实不是外界想象的,要去通道,那么通道业务就没了。非标通道业务是没办法做了,但是标准的通道业务还是有空间的,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我们也不是大刀阔斧地转型,行业内有一些公司像我们一样还是在稳步经营的,区别不外乎是阻力多和少、步子大跟小。至于未来的方向,我觉得还是等监管政策比较清晰的时候再谈转型,现在都是阶段性的。”

这位负责人的观点或许代表了业内目前态度相对中立的一批公司。

而第三类,则是准备逐渐淡出甚至退出子公司行业的一批。他们或是因为股东当初仅仅为了拿一块牌照,或是新规后通道业务受阻决定退出。上述沪上子公司总经理直言:“现在一大半公司其实是在逐步退出市场的。一些是股东已经明确表示不增资,那么这块业务就放弃了,甚至有的已经没有业务人员、也不开展新业务了;有的可能是业务人员还剩那么几个,但也就是勉强维持,迟早还是会退出这个舞台。”

市场是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如另一位子公司负责人所总结的,未来基金子公司或将有以下四种发展路径:第一,股东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或综合专业能力强的企业,会产生一批类信托公司的综合性大型金融机构;第二,服务于股东战略定位,依托股东背景和资源,成为股东机构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补充;第三,走专业化分工的精品店模式,追求高毛利、做专做精,如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对冲基金、专业的资产证券化服务机构等等;第四,逐渐被边缘化。

●核心竞争力:跨大类资产配置

讲到最后,想必读者们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有着一样的困惑:说了这么多,坚持也罢,转型也好,未来基金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在大资管行业,子公司到底凭借什么成为个中差异化的一环?

我们也询问了多位子公司负责人,他们的回答惊人地一致:主动管理能力。上述沪上子公司总经理说得更加具体,或许是长期思考得出的结论,“跨大类资产配置的主动管理能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