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振华
“不少银行‘换汤不换药’式的服务创新,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渴求,经济实体‘等米下锅’的窘境仍然存在。”
据中国财政部消息,今年前9个月,全国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形成有力支撑,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财政支出进度加快,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1至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129亿元,同比增长9.7%。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由于全国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不断呈现,为财政增收打下了基础。正是国家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十分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有了今天可喜的变化。
回头来看,随着对2008年以来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反思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受到空前的重视。在危机的发源地美国,2012年伊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郑重提出加强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欧洲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根源在于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发展中“脱实向虚”,导致银行之间互相套利愈演愈烈,违背了实体经济支撑金融命脉的物质本源。而我国经济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了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宏观决策,才避免了遭受金融危机的侵害。
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科学指明了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选择,又是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完成服务实体经济任务的应有之义。
毋庸置疑,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银行业无论是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还是信贷体制创新等方面,似乎都体现了服务的本质,实体经济获得银行贴心服务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但是,现实中不少银行“换汤不换药”式的服务创新,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渴求,经济实体“等米下锅”的窘境仍然存在,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贴心服务仍待破题。
其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服务内涵创新,为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固本。银行业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就应当在服务内涵上务实创新,既要创新提供操作流程简捷、服务效率高、体现保本微利原则的融资产品、结算产品,又要创新建立符合国家政策、服务门槛零距离直通实体经济的免费服务平台,还要创新推出和实施全方位的服务考评公开评价模式,同时结合第三方评价机构给予监督落实。
其二,要以抓铁有痕的决心推进监督监管创新,为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强身。一方面,银行业内部要勇于和敢于自揭“伤疤”,创新建立上管一级、直管一级的专门服务监督部门。对下级行是否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上做实做细进行全流程监督,避免服务走过场;另一方面,以新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为总监管核心,全面统筹、自上而下创新建立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是否按照国家制定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标准实施专门监督监管,真正打造银行服务经济实体的良好环境。
其三,要以踏石留印的毅力推进绿色服务创新,为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健体。一方面,国家层面要为银行业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提供基础性保障。比如,要保证银行业清收与处置不良资产绿色化、经济化,各级司法机关要为银行业提供免收费、少环节、高效率的司法强制处置不良资产的绿色服务,切实减少银行的处置成本;要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让银行业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成本支出得到补偿,有效地激发银行加快对经济实体的绿色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业内部无论是服务对象选择、行业支持选择、服务收费标准等方面,还是员工服务方式及廉洁从业等方面,均要不折不扣地体现绿色服务的实质和国家绿色服务的要求。
除此以外,还要从社会、经济大环境、媒体关注等方面,为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所推进的绿色服务创新提供全面保障。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特约研究员)
12月3日至5日,以“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技术社群和民间团体的互联网领军人物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金融业带来了许多活力,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甚至部分领域出现了过渡的野蛮生长,从而带来了不少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