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
高增长、低通胀,被视为投资市场最美妙的时刻。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期海外股市纷纷刷新历史新高或阶段高点。美国三大股指连创纪录,香港恒指创10年新高,日经225指数刷新21年来新高,德国DAX指数创下历史高位,法国CAC40指数刷新9年来新高……
回头看A股市场,同样是高增长——前三季GDP增长6.9%;同样是低通胀——前三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低于2%的调控目标。然而,原以为长假后可以一举攻克3400点,却始终踌躇不前。
从宏观基本面分析,中国经济尚存在的三大短板,可能是A股难以大步上攻的关键所在。
第一块短板,上游频频涨价,中下游难以受益。
今年 1-9月,工业品出厂价 (PPI) 上涨6.5%,消费价格(CPI)仅上涨1.5%,剪刀差达到5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更是上涨8.4%。这就是说越是上游的产品涨价越厉害,赚钱越多;越是下游的接近最终消费的越涨不上去,越无利可图。谁都知道,上游主要是大国企,下游主要是中小企业。而这种情况从去年9月PPI由负转正并上涨0.5%开始,已持续一年有余,且剪刀差还有扩大的趋势。如上述,今年 1-9月,出厂价涨6.5%,购进价涨8.4%,而9月份出厂价涨6.9%,购进价涨8.5%。
为什么上游因涨价得到的效益难以传导到中下游?原因之一是上游产品涨价,主因是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大增;原因之二是下游即最终消费者收入不高,缺乏涨价的支付能力。
这就引出第二块短板,房价居高不下,居民消费处于较低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780元(月均186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不过25340元(月均2815元);同期人均消费支出 13162元(月均146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看看,一个月不到1500元的消费水平,又怎么支撑得了因上游涨价而可能发生的物价上涨呢!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但属于老百姓的真实消费不过18.43万亿元(14亿人人均消费13162元),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只增长5.9%,低于GDP增幅。
消费支出低于GDP,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统计局的“人均消费支出”是不包括买房支出的(既然房子是用来住的,衣食住行,买房为什么不计算在“住”的消费中呢?好生纳闷),而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为9.19万亿元,即买房支出要占到日常消费的一半。
写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上游产品频频涨价,上游企业频频获利,原来是传导到房价、传导到房地产开发商那儿去了;开发商又传导到哪里呢?答案不言自明,当然是土地财政。
第三块短板,民间投资意愿低下。
今年1-9月,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房地产投资增长8.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8%的情况下,民间投资仅增长6%。我们的民间投资自今年3月达到7.7%的高点之后便一路走低,而彼时正是上游产品涨价最凶(PPI上涨7.8%),处于中下游的民企、小微企业日子最难过的时候。
结论是,只要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房地产又始终维持在高位,股市就很难大踏步走强。因为民企承担着70%以上的就业人口,投资又代表着未来,而房地产则吃掉了居民一半的消费支出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