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额预计将维持低位
曾经,参与定增是险资投资的重要手段并且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率,如今险资参与定增的次数、认购额度以及在定增市场的占比都呈大幅下降趋势,原因何在,下一步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对此,记者采访了险企投资负责人以及分析人士。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定增项目的平均绝对收益率约为47.16%,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到2016年,定增规模增长也较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募集的资金总额分别约为1578亿元、1.37万亿元以及1.48万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定增相关政策的调整,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上市公司定增总体发行难度加大,定增数量以及险资可选择的定增标的会减少;另一方面,减持新规延长了定增的退出周期,使得投资风险有所提升,与保险资金趋于稳健的投资风格相悖,险企参与定增的态度将更为谨慎。
而一位险企投资负责人表示,在定增市场相关政策调整之外,保险行业自身发展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其参与定增市场的情况。险资此前青睐上市公司定增,是因为参与模式不复杂,可以通过便捷、低成本的方式介入优质资产,且能享受折价率。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中小险企此前对一年期定增比较青睐,因为其投资周期与保险产品的期限结构较匹配。而随着保险行业的转型,寿险业务的投资型业务、短期趸交业务受限,长期业务发展较好,这反过来影响其投资风格,这也是今年5月底之后各类保险产品账户参与定增的现象基本消失的原因之一。
“流动性降低使得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风险加大,险资参与定增后在二级市场的套利空间很可能减小。因此,险资的投资态度将更谨慎,未来的认购额预计将继续维持在低位。”上述险企投资负责人表示。
反过来看,由于定增投资期限被拉长,使项目的流动性变差,险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更加看重项目本身的质量,做好了长期投资准备,这对险资来说是有利的一面。另外,从投资整体格局来看,截至今年8月底,保险资金投资余额达14.5万亿元,即使是在2016年险资参与定增的高峰期其获配金额也仅千亿元级别,在险资运用余额中的占比很小,对保险业资产端整体影响并不会太大。(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