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创新助力钢铁业转型升级
全年去产能任务即将顺利收官,钢铁业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能进一步提升全国钢企及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尝试为包括钢铁在内的制造业实体经济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新的着力点和改革方向。这也是国务院首次将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郑书伟表示,这次《意见》把供应链创新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份文件是国务院首次对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从农业、工业、流通业三个实体产业的角度提出了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方向、任务和重要举措,同时还提出了引导供应链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绿色供应链发展以及构建全球供应链三个方向的政策措施。”
王东在采访中对《意见》出台表示欢迎和关注。他表示,这份重磅文件的发布对钢铁电商等供应链企业、对产业互联网而言都是重大利好。供应链的优化创新,对中国钢铁业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走出去意义重大。“文件不仅强调了供应链的重要意义,还明确提出了干什么、怎么干、如何保障效果等核心问题。”
王东指出,中国的钢铁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产能过剩、贸易链条冗余等痛点。钢铁电商就是在全行业陷入市场寒冬之际,为改善钢铁业供应链应运而生的产物。“钢铁行业的生产、物流等环节,相对效率较低,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整个供应链进行去中间化和创新,从而提升效率和效益。”
“近期我们为一家钢厂客户进行厂库管理软件的改造服务,在清理原先厂库时,竟然发现了这家钢厂7年前生产的钢材产品被遗忘在某个厂库的角落。可见传统钢企的信息化和厂库管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王东举例称。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也是钢铁业长期存在的痛点。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的总费用超过11万亿元,占GDP总值的14.9%;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8%~9%,远低于我国。而从大宗商品的社会库存来看,中国大宗商品库存一般在10%,而西方这一比例为5%,“如果库存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是8500亿规模的经济社会效益。物流费用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是73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