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大宗商品在进口方面量价齐增。其中,铁矿石、原油、大豆进口增幅显著。
分析人士认为,大宗商品进口增加背后,主要是中国实体经济改善,我国供给侧改革等措施提振了国际市场整体需求。此外,前三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20.1%,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速。在供需改善背景下,大宗商品6月份之后迎来大幅反弹。上述因素对大宗商品的支撑还能持续多久?
中国供给侧改革提振全球需求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其中,进口天然气增加22.3%、铁矿砂增加7.1%、原油增加12.2%、大豆增加15.5%、成品油增加4.2%。此外,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0.6%。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对中国进口增速有推动作用,中国实体经济改善也助推进口增长。
今年的大宗商品牛市与进出口旺盛共振的局面似曾相识。
早在2002年至2012年,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十年大牛市,当时,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国时刻”、“中国价格”现象显著。自2016年以来,大宗商品已经走出两波明显反弹,此次“商品牛”背后,中国因素影响几何?
以9月份为例,数据显示,9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人民币)同比增长13.6%,创2017年7月以来新高。其中,出口增长9%,进口增长19.5%。在价格方面,9月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70.3美元/吨,比此前一月大幅上升6.4美元,环比涨10%;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为367.5美元/吨,比此前一月大幅上升21.3美元。
莫尼塔钟正生、张璐、闫利认为,中国进出口增速双双回升,但进口回升幅度显著大于出口,或预示着经济总需求总体依然平稳。此外,环保与供给侧改革所导致的“进口替代”,也令铁矿石、钢材(3619, -114.00, -3.05%)、铜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显著攀升。
“出口方面,出口如期出现季末翘尾但幅度不及市场预期,这主要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拖累,而这恰恰说明环保控产对出口供给的约束;进口方面,今年来中国进口频超市场预期,这表明中国供给侧管理正为全球提供需求。”兴业研究蒋冬英、李苗献指出。
以铁矿石为例,9月份进口铁矿石首次突破亿吨规模,达到1.03亿吨,创下铁矿石进口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认为,国内冬季环保限产导致国内企业特别是限产区域内企业对高品位的海外矿石需求大幅增加。
据了解,我国国内铁矿资源多数品位较低,但成本比国外要高。
“近年来,国内高炉日益大型化,大高炉对铁矿石需求更加精细,因此对高品位进口矿需求大大增加。9月份是环保限产措施落地前的最后空档期,钢铁企业会有提前多备货以应对环保限产的意愿。大量进口也导致9月份进口矿价格环比上升。9月进口矿海关均价70.29美元/吨,环比上月提高6.4美元/吨。”魏伟表示,后期预计铁矿石单月进口量会有所回落,但总体仍会保持较高需求。
联讯证券分析师陈勇指出,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尤其是欧美经济同步走强,使中国出口形势明显好转,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大宗商品再现“中国时刻”
环球同此凉热。从品种来看,本轮供给侧改革及环保限产影响的重点领域钢铁、煤炭、有色正是本轮商品反弹的“领头羊”。中国市场成为阶段内在大宗商品领域定价影响力最为突出的因素。
一位从事外盘铁矿石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一两年,几乎都要看着“内盘”做“外盘”。
2016年开始,多个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再现“中国时刻”,即其价格在亚洲时段常常跟随中国内盘市场而动,在本土时段则出现另一种情形。例如,在2016年有色金属牛市中,LME多种金属价格在亚洲时段“跟涨”中国价格,但到了伦敦时段就开始回调。
一位资深交易人士称,每逢大宗商品出现“中国时刻”,价格就会大幅上升。究其原因,与中国在世界上的进出口地位变化密切相关。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后,中国在2010年之前逐渐成为多个大宗商品原材料的净进口国。庞大需求之下,中国需求正深度参与全球定价机制。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时刻”的出现,就是基于这一贸易格局。
据介绍,从全球制造业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体系是最为完善,总共31大门类中,中国企业都有涉及,这比美国、日本更为健全;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2010年超过了美国,中国制造业产出规模世界第一;从产品来看,全球500多种统计的工业产品里面,中国一半以上产量在全球位居第一。
在大宗商品方面,我国的进口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基本金属及矿石,如铜、镍、铁矿石等;二是农产品,如大豆、玉米(1668, -8.00, -0.48%);三是能源化工产品,如石油、煤炭、PTA(5190, -10.00, -0.19%)、天然气等。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进口频超市场预期,9个月中,7个月数据超市场预期。这样靓丽的进口数据意味着什么?
蒋冬英、李苗献分析指出,中国供给侧管理正为全球提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环保控产等方式约束了出口增长,进而抑制我国对全球需求的消耗。其二,在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速并未显著下滑的前提下,由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约束的供需缺口将由进口填补。此外,供给侧管理推升了国内价格,进而拉低了内外价差,甚至导致部分商品的境内外价差倒挂,刺激了贸易商进口囤货的行为。
四季度何去何从
那么四季度,在中国需求影响之下,大宗商品会表现如何?
“在需求方面,我们认为,四季度内需还会表现出较强的韧劲,工业企业利润的高增长将会使产能逐渐释放,工业增速有望反弹回升。”联讯证券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或将为后续的贸易增速蒙上一层阴影。
莫尼塔研究则认为,无需过度纠结于数据的短期起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我国的贸易伙伴正在进一步多元化,贸易结构也正在得到进一步改善,这将为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长期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9月的贸易表现再一次增强了宏观经济的乐观情绪,内外需共振向好,也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实质基础,贸易改善以及背后隐含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稳步修复,加上贸易环境和国内宏观环境的保驾护航,我们坚持对实体经济的乐观情绪。”东北证券分析师许俊称。
具体投资方面,魏伟建议,投资者可关注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大、铁矿石自给率较高的太钢不锈、高端产品出口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表现,以及有望直接受益采暖季环保限产、业绩弹性较大的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