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努力改变这一局面。日前,南昌市印发《2017年南昌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和奖励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南昌今年计划完成5060辆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其中乘用车4300辆,客车480辆,专用车280辆;年销售3万台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可获奖励1500万元,每个全新车型可获70万元研发奖励。充电桩建设单位可获直流充电桩400元每千瓦的补贴。
此外,一些地方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关于充电与换电的讨论尚无定论,也让一批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看不准技术路线,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市场和政策需要齐发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接下来5年时间,将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成熟,产业格局形成的“窗口期”,国家产业扶持力度不能松弛。只有市场和政策两个“轮子”同时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闯出一条出路。
其一,新的产业扶持政策要尽快明确,让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策略。记者采访发现,不可能一直靠国家补贴发展,降低补贴依赖性已成为行业共识。但企业当下及未来几年还将面临高成本、低收益的艰难局面,亟待后续政策继续扶持。
“很多企业现在都还是负债经营,国家补贴还应该继续延续五年。”罗智勇建议,国家补贴可以一年退坡5%至7%,把补贴周期拉长。他分析,现在动力电池的成本是一度电1500元,如果可以补贴500元,那么续航里程在三四百公里的新能源车价格就可以降下来。随着技术进步,量产化程度提升,电池成本降到一度电1000元的时候,500元的补贴就可以取消。
和行业里诸多的观望者一样,刘年风期待国家的后续政策能尽快敲定。比如碳积分政策,跨国公司纵横捭阖,有关部门已经征求数轮意见,但现在仍不明朗。“企业发展要做5年规划,国家政策有些是强制性的,有些是引导性的,国家不明确,我们下一步的规划就不好做。”
其二,要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通消费者因为充电难问题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而资本市场因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低,无法营利而不愿进入。当前,为了刺激充电桩基础建设,国家和地方都在新能源车补下调之际,上调了充电桩补贴。但涉及场地审批、电力设施升级、电力资源配置、物业管理等问题如何高效解决,各地尚无章可循,都需要国家进一步扫除政策障碍。此外,多名业内人士指出,提高补贴额度固然能刺激基建,但是也要注重补贴考核以及建设利用率,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建设的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