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支付王国”炼成记

2017-10-15 08:17:5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而在上述这些创新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是二维码支付。

  2012年可谓移动支付的关键年,这一年,支付宝二维码支付产品正式问世,此后,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通过二维码支付手段火速渗透线下,以燎原之势攻城略地,,历经5年如火如荼的发展,二维码支付已成为无卡支付的代表形态,成为线下支付的主流。

  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支付宝、微信支付合计占市场比例已经高达90%以上,由其主导的二维码支付几近“一统江湖”。

  失去二维码最佳发力契机的银联,在试图重夺市场份额的道路上,也在不断尝试。

  一方面,银联开始大举投入海外市场。其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联受理网络延伸至160多个国家地区,境外商户累计达到1986万户,累计发卡6800万张,欧洲受理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50%。内卡外用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和旅行社的合作也由线下延伸到了线上。业务本地化进程加速。除了受理终端以外,2016年在美国发行了首张银联信用卡,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加速布局。”另一方面,2015年12月,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推出“云闪付”移动支付品牌,将IC卡非接支付、NFC移动支付和二维码支付被先后纳入“云闪付”产品体系。来自银联方面的数据披露,截至2017年上半年,“云闪付卡”累计发行超过2900万张,全国支持“云闪付”终端数超过1000万台。眼下来看,尽管云闪付体系未能帮助银联完成重夺市场份额的愿景,但通过自身的清算牌照优势和不一样的技术路线,仍然是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模式是银联和京东的合作模式。今年7月,京东金融与银联北京分公司 (下称“北京银联”)合作的NFC支付新品“京东闪付”正式上线,与以往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账户直连银行账户的交易模式不同的是,京东闪付在业内首次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直接纳入银联转接清算网络。

  京东闪付的模式形成“一接多家银行”的形式,京东的电子钱包账户直接接入银联的清算网络,同时对所有接入银行透传交易信息,在发卡端做了一些改变,京东是作为渠道方被引入的,而资金来源还是其后绑定的银行卡。银联看重京东的引流能力,能够为“云闪付”带来更多的流量,提供更多的用户。事实上,此前,京东闪付模式也已经在帮银行做流量引入,京东的页面上可以看到,建行、中信、光大、华夏、民生和平安等银行都在联合京东做绑卡促销活动。通过和银联的深度捆绑,京东找到了打开支付市场的正确方式。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