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梳理,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发起方,以中小银行为主。五大行中仅中国银行于2010年申请了中银消费金融。今年以来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发起股东中,长沙银行、哈尔滨银行、张家口银行和上海银行均为城商行。同时,获批筹建仍未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有3家,也是以银行系为主。另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还有7家银行拟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包括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和渤海银行3家股份行和4家城商行。
消费金融行业投资回报较快,成为中小银行在这一领域发力申请的原因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培育与发展,消费金融已成长为金融业一个重要‘风口’,相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消费金融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每年获客增长率超过20%。”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在日前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据波士顿咨询预测,2017年我国各种消费类贷款的余额将增长至30万亿-40万亿元。消费金融公司近年净利润增速在金融子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仍能保持高速成长。
从中银消费金融等几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后的表现来看,一般成立后第二年即可实现盈利。从2017年半年报的情况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表现确实抢眼。
截至今年上半年,从综合绩效来看,业绩最为亮眼的属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设立的招联消费金融。报告期内,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 22.97 亿元,同比增长 26 倍;净利润 5.41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982%。
截至2017年6月末,重庆银行持股15%左右的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20倍;净利润为1.33亿元,而去年同期为-0.39亿元。
“第一个原因是整个市场规模的增长,用户不断的增长,用户增长到一定程度实现了盈利,这是短期内的原因,得益于用户的增长;第二是资金成本,因为银行系公司,他们资金成本相对低,对他们前期发展的助力非常大,因为成本可控,可以在比较短时间内实现盈利。“某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资金成本优势
与非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相比,持牌系无论是在资金成本还是风控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杨明告诉记者,作为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吸纳资金的时候,可以通过银行间同业的拆借,授信吸纳资金,同时也可以通过股东存款等模式。“马上消费金融资金来源非常丰富,到现在我们跟银行之间的授信,从最大的国有五大行到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或农商行,有很多家银行给马上消费金融授信。” “另外我们股东资金的支持也是非常给力的,也有来自信托机构的资金。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潜在来源,资产证券化,现在还不能做是因为政策规定,持牌的机构必须是开业三年后做资产证券化,等我司符合这个要求后也将考虑开拓这个资金渠道。”杨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