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迎到期高峰
又到跨季月末,虽然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投放力度,但市场资金面仍偏紧,银行间市场利率连续多日上行。这可能与本月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大有关。
不过,虽然同比来看,同业存单今年的发行规模和存量都仍在上升,但是截至9月20日,同业存单当月的发行总额不及到期偿还额,净融资额为负。而且,同业存单正在由过去的投资工具向补充流动性的工具转变。
多名受访中小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主要动力有别于半年前。半年前银行发行存单主要是为了投资,而现在主要是为了补充流动性。
同业存单市场迎来拐点?
9月同业存单出现了2016年以来的首次净融资额为负的情况。截至9月20日,当月发行总额为2.09万亿元,到期偿还2.33万亿元,净融资额为-2350亿元。
目前来看,9月到期量巨大主要源于6月发行的3个月期存单规模较大;且随着央行及相关监管部门对同业存单加强管理,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动力从投资转向流动性管理,同业存单规模基本趋稳,不排除将进一步缩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多维度数据发现,虽然银行业整体同业存单占总负债的比重有所提高,但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重正在下降。同业存单正逐渐回归流动性管理工具定位,特别是股份行的相关数据表明,其正率先在结构上获得转型。相对而言,城商行对同业存单的依赖要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9月缘何现负净融资额?
实际上,从发行量的角度来,截至9月20日的当月存单发行规模并不少,且今年整体的月均发行量要比去年多约5000亿元,9月净融资额为负,主要是到期量为史上巨量,超出今年次高8月到期7000多亿元。
有华北某农商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9月存单到期量为史上最高,期限主要以3个月为主。回溯今年6月发行量超2.4万亿元,确实是史上最高。“银行发行3个月期存单,一方面可获取资金增配合格优质的流动性资产(分子增加),另一方面在季末时3个月期存单尚未纳入未来30天现金流出量(分母不变),有利于银行改善流动性覆盖指标(LCR)。”
本周有市场分析指出,股份行3个月期同业存单价格上涨了约5bp,一级市场询量主要集中在3个月期,其次是6个月期,尤其是3个月AA+评级利率上调至4.5%,股份行3个月期上调至4.4%,个别股份行3个月期募集量直破百亿关口。
“我们的同业存单存量目前还没有收缩,只是9月的发行价格太高,我们暂停了发行。”华中某城商行人士表示。多名受访中小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主要动力有别于半年前。半年前银行发行存单主要是为了投资,而现在主要是为了补充流动性。“我们不管是同业存单,还是同业负债的规模都在下降,主要是因为监管指标的要求,委外都在收缩,杠杆也在降低。”上述某农商行人士表示。
8月底,央行公告自2017年9月1日起,金融机构不得新发行期限超过1年(不含)的同业存单。在8月中上旬,《201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披露拟于 2018 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据统计,有19家银行将受此影响,而多名受访银行人士也表示,早些时候地方人民银行已经传递了相关信号,在发行方面已经有所计划。
另外,从购买方的角度,上述华中某城商行人士表示,相较于货币基金,考虑到货币基金免税和期限灵活的优势,货基的配置优势仍然高于同业存单。
对于9月是否将是同业存单市场“缩量”的拐点,上述华北某农商行人士认为,一方面要看到9月的特殊性,9月为季末,加上缴税和央行“削峰填谷”方向未变,另一方面,银行“三三四”检查还未完全结束,监管易紧难松,货币基金投资同业存单新规尚待落地,同业存单不管从量还是价上都可能出现拐点。
同样公布于8月底,将于10月1日执行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规定,货币基金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低于AAA级的机构发行的包括同业存单在内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10%,其中单一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意味着部分货基可能需要减持同业存单。
同业存单的结构之变
截至9月20日,同业存单存量是8.29万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99万亿元。对于同业存单的判断,规模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更多要看到其在银行负债结构中的占比,以及其在同业链条中的角色。
由于目前银监会最新只公布了截至7月末的总资产和总负债数据,且以7月数据来看。截至7月末,商业银行业总负债为169.76万亿元,环比甚至有略微下降;同业存单的规模为8.42万亿元,即,同业存单占商业银行总负债的5%。而去年7月,这个比例为3.5%(5.3/152.1).
再细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今年7月和去年7月,国有大行同业存单占总负债比重分别是0.21%和0.08%;股份行数据为7.3%和7.8%;城商行为12.27%和7.5%;农商行为2.86%和2%。由此可见,同业存单占总负债比重大幅度提高的主要是城商行,其他类型银行比重变化均不超过1个百分点。“股份行历史发行趋近饱和,面临的监管压力也比较多,所以占比有所下降。”某股份行人士分析称。
另有可以佐证的数据来自银监会。近期9月的相关通气会上,银监会披露,前期同业业务增速较快的中小银行下降尤为明显,其中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与年初相比降幅达45%。同业资产的收缩,传递到同业负债的收缩,传导链条清晰可见。
就如何看待同业存单的数据变化,某股份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有两个数据应该分而视之:其一是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的比重,该占比提高应该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要看到同业存单作为一种标准化负债工具,本身对线下的同业拆借是一种替代;其二是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该数据已经有监管指标限制,对于银行而言应该有一个控制,能够保障负债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虽然同业存单占银行总负债的比重有所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负债结构的恶化;有迹可循的是,银行业同业负债已经出现下降,在总负债增长的情况下,实际上银行同业负债的比例是在下降。
银监会最新对外公开数据显示,8月银行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和-1.6%。再根据此前披露的截至二季度末的数据倒推,同业资产7、8月份共收缩了1.4万亿元。这某种程度意味着,“(发行)同业存单-同业理财-货币基金-同业存单”的同业链条正在收缩。还可以佐证的数据是,银行同业理财今年以来已经减少了2.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