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银行及大电商或成未来校园贷主角

2017-09-18 08:51:4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过度挖掘校园市场引发连锁问题

  “本身开拓业务不难,但是大学生的旺盛需求与其还款能力并不匹配。若过度挖掘大学生的借贷需求,不仅会引发不良高企等行业问题,还会引起社会问题。”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盲目给大学生借贷额度之后,用高利率覆盖高不良的校园网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偿债问题,其他连锁反应也会接踵而至。

  “大学生并没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即使天天讲,大学生依然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之一,‘校园贷’问题也是一样,大学生根本不能完全理性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借贷,这一责任就需要转嫁到金融机构、学校和家庭三方。”长期做学生工作的大学辅导员蔡老师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多位金融行业人士称,金融业有着做大的天然需求,但校园市场却不容大肆增长。“一是学生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并不理性,很容易被鼓动消费或跟风消费;二是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对未来的还款情况也缺乏预估。”

  有银行人士回忆,曾经银行大规模发行大学生信用卡也是如此。由于对个人银行卡数量和额度没有限制,学生群体透支现象严重、家长群体代为还款频繁等问题频频出现。

  银行、电商入局,利润和增速缓行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多位学生了解到,目前还在经营校园学生市场的金融机构,主要为电商平台及作为“正规军”的银行。

  新一轮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和电商平台应该如何进行校园市场开拓?

  一位长期从事信贷工作的银行人士表示,银行首先要肩负其金融教育和金融服务的工作,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产品、匹配额度,而不是以市场利益为导向进行产品设计。

  “从目前银行的动作来看,推进速度并不快,对大学生等群体的金融服务,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利润和增速并不是考核的主要指标。”上述银行人士指出。

  在信用卡市场资深研究人士董峥看来,银行应在准入门槛、申请流程等方面更加谨慎,在持卡数量、额度等方面行相应限制,同时通过相关微信或信用卡APP及时通报信用记录、延迟登录征信记录等方式,提醒学生对信用记录的关注等。

  对于电商平台,有金融人士表示,其核心在于基于场景的消费,以及由金融消费场景产生的利润,在控成本、提效率和防风险上,电商平台依旧需要引起重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