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银行折返校园贷 利率最高不超过6%

2017-09-18 08:51:4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事实上,以中国银行为例,其大学生消费信贷产品采用“银校联审”的审核机制,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校方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表现,审核学生是否合适使用银行的产品。在贷后管理上,银行还会与学校做进一步跟进,按期进行还款提醒,给予金融风险辨识能力相对不足的大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

  多位银行人士称,银行设定的大学生贷款流程上,不仅需要学生本人的申请和确认,而且有银行还需要父母的签字确认。而不正规的网贷平台则绕开学校和家长,直接面对学生,便于其进行误导或诈骗活动。在催收方面,更是采取暴力催收和恐吓催收等手段。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银行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于此前,目前银行掌握有强大的征信系统和大量消费数据,成熟的大数据风控模型为大学生信贷提供更加完善的用卡环境。银行希望通过提供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合理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帮助大学生掌握金融知识,积累个人的信用,养成比较好的还款习惯,学会理性消费。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和区分哪些是正规的金融产品,哪些是非正规金融产品,培养他们的金融安全意识及理财能力,让他们更快适应社会生活。

  银行及大电商或成未来校园贷主角

  长江商报消息 银行和网络借贷公司一堵一疏,校园贷市场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本报记者 但慧芳

  回想起一年前的亏损和关门止损,曾进入“校园贷”领域创业的秦先生内心仍然澎拜不已。

  “最高峰时招了600多名校园代理、月度流水数百万,分期平台估值3000万,2016年以后却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出。”秦先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校园网络借贷停摆的同时,银行成为校园金融“开正门”“斩黑手”的新期待。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10家银行今年以来在发放信用卡、助学贷款之外,新开发了消费贷款产品,对多地多所高校进行产品推广。

  银行是否是校园金融市场新的赢家?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中,多位金融人士认为,校园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化”的领域,其公益属性或高于盈利属性,利润空间和发展速度有限。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