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562亿元、3025亿元、2477亿元、2080亿元、958亿元,占个人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6.81%、26.72%、33.10%、31.65%、34.02%;除平安银行外,均出现上升。
“股份制银行个贷占比排名快速提高主要由消费信贷拉动,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驱动力发生变化,过去经济增长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现在消费对GDP贡献就超过60%,在这个背景下,零售业务发展面临比较好的契机;此外,经济下行区间,公司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信贷资源会重点向资本占用及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贷款倾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
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信用卡业务相较经营性贷款,收益率没有明显劣势而风险更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优质业务。股份行在这方面相较城商行、农商行占比明显要高很多,主要原因包括:股份行在核心城市布局广泛,营销能力与客户基础更好;信用卡业务具有规模效益,发卡量盈亏平衡点较高,相比之下,小型银行缺乏经济性。
“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是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消费信贷市场空间巨大,此外伴随中国征信体系不断完善,贷款风险整体可控。”某大型股份制银行零售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能够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以前我们做一单五千块钱的消费贷款,背后的成本要远远超过收益。现在通过大数据支撑,至少是风控识别和管控上做了很多工作。”
金融科技打造零售银行“4.0时代”
虽然个贷占比位次出现“挪移”,但从零售业务整体贡献度来看,中小行收入和利润贡献仍偏低,四大行和少数股份行仍占据优势。
根据2016年年报,从零售业务收入的占比来看,国有四大行及招行、民生、中信、平安、光大占比均超过30%。而其他银行的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大部分在20%以下。从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率看,四大行2016年零售利润贡献率相应较高,平均达到34.8%。
华创证券分析师指出,几乎所有已公布中报的股份行不约而同的将“金融科技”作为零售业务的核心推动力,希望通过边际成本低、客户体验好、覆盖面广泛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来解决零售的获客高成本问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来解决零售风控的高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