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为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由此带动了各项投资建设的集中显现,不会在短时期内结束。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望达到6000公里,规划建设线路里程将超过10000公里,比较2015年末全国28个城市所拥有轨道交通线路3730公里,分别增长六成多和近3倍。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达到4.5万公里,也比2016年增加1倍。而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2018至2020年3年中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对此有分析认为,全国“棚改”提速,将拉动开发投资及基础设施投资12.9万亿元。所有这些,都将产生巨大的大宗商品需求,尤其是金属、水泥与能源需求,推动未来大宗商品牛市周期。
三是缩小地区差别,产生需求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但依然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别。这些地区差别的消除,即西部欠发达地区、中部“次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靠拢,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如交通设施、电力供应、工业园区、住房建设、地下管廊、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所有这些基本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金属材料。而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差别的消除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还需要至少二三十年时间,因此数量巨大的原材料消费,也具有长期性。正是上述两个方面,提供了中国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的巨大空间与时间,从而使得大宗商品“牛市”新周期成为可能。
四是过剩产能逐步出清助力长期供求关系平衡。
上一轮大宗商品牛市行情中,高额利润吸引大量投资,刺激了产能急剧扩张。比如全球铁矿石产能的巨大膨胀、中国煤炭和金属冶炼能力的迅速增长、美国页岩油气产能显著提升、东南亚天然橡胶(17240, -305.00, -1.74%)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张等,致使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领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成为大宗商品进入“熊市”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产需平衡,近些年来中国决策部门开始了钢铁过剩产能的逐步出清,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权威数据显示,仅仅钢铁去产能方面,2016年全国钢铁去产能大约7000万吨,2017年继续缩减5000万吨。
此外,2017年上半年全国取缔、关停“地条钢”生产企业600多家,涉及产能约1.2亿吨。粗略估算,迄今为止全国钢铁实际去产能应该有2亿多吨。还关闭了一大批煤炭、铁矿石、焦炭(2388, 30.00, 1.27%)、电解铝等方面的落后企业。受其影响,全国金属、煤炭、化工等方面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供应偏紧,从而推动了价格谷底回升。预计下一阶段主管部门将会巩固去产能成果,采取措施防范关闭产能死灰复燃。同时“铁腕”治理环保也将抑制落后产能释放。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中国资源性产品产能,特别是落后产能的逐步出清,将会夯实大宗商品市场新的“牛市”周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