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白酒巨头三国杀:茅台独大 五粮液遭遇前后夹击

2017-09-07 22:21: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3家巨头历年的业绩变化印证了朱丹蓬的说法。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五粮液才是白酒江湖中的“一哥”。

财报显示,2007年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在营业收入上分别为72.37亿元、73.29亿元、17.6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时,五粮液股份在营业收入上强于贵州茅台,甚至是洋河股份的四倍有余。

然而,十年光景过去,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2016年的年度业绩为例,茅台财报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98.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5亿元;五粮液财报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45.4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85亿元;洋河股份财报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71.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13亿元。

如果以2016年业绩来对比,在营业收入方面,五粮液比茅台少153.12亿元,相差38.42%;五粮液比洋河股份多73.51亿元,多42.76%。在利润方面,五粮液比茅台少98.65亿元,尚不及茅台的一半;五粮液比洋河股份多9.72亿元,多16.72%。

“无论从营业收入还有净利润来看,向上,茅台都一骑绝尘,五粮液难望其项背;向下,洋河股份步步紧逼,兵临城下,五粮液‘白酒二哥’的位置岌岌可危。”中研普华研究员覃崇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五粮液由于高端品牌发力不足,逐步被贵州茅台甩开,不能有效开发中低端市场,只能在中高档市场徘徊,而中高端市场参与的竞争者较多且激烈,导致企业销售业绩一直难以提振上去,影响了五粮液整体发展。”李辉说。

实际上,对于现状,五粮液的新掌舵人李曙光同样承认,五粮液当下正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并宣布将要进行“二次创业”。

  “20世纪80年代,五粮液开启了‘一次创业’,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五粮液现象’。”李曙光如是说,“但五粮液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当下,五粮液必须以‘创业者’精神,重新上路,才能再铸辉煌。”

  未来:茅台独大,一超多强

  那么,白酒市场未来的竞争格局将会向怎样的方向行进?

  “贵州茅台由于强大的品牌效应,与五粮液、洋河股份存在明显的实力差距,并开始逐步拉大与第二三名的差距,未来白酒行业极有可能发展为茅台一超多强的局面。”李辉判断。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