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并购重组市场重新回归理性

2017-09-07 19:36:4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并购重组新规实施一年,本义并非对所有并购重组案例‘一刀切’式的收紧,这样有保有压的表态,实际上更加明确了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行业整合或产业升级,遏制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体现出管理层对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对不合规重组的从严监管态度。”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

  2014年至2016年间,随着定向增发等多重工具的应用,A股市场并购重组盛行,部分上市公司为追逐市场热点、炒概念、做高股价,不惜高溢价收购,促使A股上市公司商誉不断膨胀。通俗地说,在过去狂热的并购重组“泡沫”下,各方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并购重组企业之间的“化学反应”,以为一加一肯定大于二,甚至大于三。实际上随着忽悠式重组“泡沫”的破灭,近期不断出现商誉减值致业绩下滑甚至变脸的案例。部分游戏、VR、影视、互联网金融等轻资产类并购重组,打散标的资产股权的“绕道借壳”案例暗藏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风险。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商誉急剧变动对上市公司业绩来说潜在风险不小。尤其是作为近年来并购重组最为活跃的板块,中小板和创业板可能受到商誉减值的影响最大。监管层对相关情况提升关注度,一系列并购重组举措强化业绩补偿监管,旨在引导市场估值回归。

  并购重组新规实施1年来,随着审核力度的加大,忽悠式重组、所谓的轻资产借壳、“绕道借壳”、商誉减值等现象有所减少。今年1至5月,并购重组的上会企业数量分别为10家、6家、14家、11家、11家,6月上会企业数量增加至26家,7月份达21家。仅7月22日至7月28日这一周,证监会就审结并发放了18家上市公司批文。业内人士表示,这并非监管部门有意控制节奏,而是在过滤掉忽悠式重组等不合规重组案例后,更注重满足正常市场需求,与季节性因素和环境有关。随着“脱虚向实”政策导向进一步落实,涉及产业整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并购重组将迎良机。

  简化程序不是降低标准

  2014年以来,证监会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取消简化并购重组行政审批,目前90%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已经无需证监会审批。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