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局,人民币“多头”就上演了一场“乘胜大追击”。短短3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破八道关口升至6.51,最近7个交易日(8月28日至9月5日,下同)的累计涨幅甚至接近1300基点。而刚刚过去的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升值约2%,单月升值幅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阶段性脱钩‘美元锚’,反映人民币升值预期随即期汇率升值而自我强化的过程。”分析人士指出,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或仍有升值空间,但需提防美元反弹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短期冲击。
阶段性“脱钩”
9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调升298基点至6.5370,刷新去年5月中旬以来的新高,这也是其连续第七日上调,累计上调幅度高达1209基点,上涨速度及幅度均为近年来罕见。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7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启动又一波凌厉涨势:9月5日,境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触及6.5150,较7日前的收盘价大涨1495基点,累计涨幅达2.25%;香港市场上,4日离岸汇率日内大涨逾300点,升破6.53关口至6.5296,为连续第12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672基点。
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拉升的态势,与8月以来人民币新一波强势升值行情“一脉相承”。
刚刚过去的8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上调1273基点,在岸汇率累计涨幅达1321基点,离岸汇率同步上涨1313基点。总的来看,人民币对美元连续第四个月上涨,且单月升值幅度近2%,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单月升值幅度最大的纪录。
与前3个月不同的是,这一升值幅度是在美元指数整体持平的情况下出现的,体现了人民币与美元指数的阶段性“脱钩”。数据显示,8月末,美元指数收报92.6243,较月初仅下跌0.2%;且在近期人民币猛烈升值的时段,美元指数均呈升值态势,如8月4日-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上涨0.68%,美元指数也大涨0.76%;8月28日-9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快速上涨1.57%,同期美元指数上涨0.33%。
整体而言,8月,人民币汇率走出相对独立于美元的强势行情,并跃居表现最好的亚洲货币。
市场预期自我强化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仍归因于外部压力明显减轻、美元持续走弱。8月以来,人民币升值与“美元锚”脱钩,显然存在市场预期自我强化的超调行为。从根本上看,这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人民币汇率尚有走高空间
兴业研究分析师指出,失去美元指数贬值的推动,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变化引起了人民币的升值。“8月中旬美元指数跌至93附近时,部分自营盘布局做多美元兑人民币。而当看到人民币中间价不断升值调整,人民币相对美元未受美元指数升值反弹影响,表现较为强势时,自营盘倾向于集中止损,从而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幅度。”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经济的改善和贸易顺差总体维持高位,对人民币形成支撑;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美利差处于高位,资金外流压力不大,也有助于市场对人民币保持信心。此外,“逆周期因子”的引入,缓解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使人民币中间价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美元锚”弱化符合“逆周期因子”的内涵,也与人民币汇改的最终目标相一致。
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5.8%,相对于美元指数近10%的跌幅而言,人民币补涨需求可能仍未释放完毕。但后续人民币何去何从,关键因素可能仍在于欧美货币政策动向。
目前,市场正等待9月欧央行议息会议、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给出一定的方向指引。欧洲方面,若欧央行本周不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时间表,欧元涨势或将告一段落;若欧央行进一步透露退出宽松的意向,则欧元对美元仍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美国方面,8月以来,美国经济指标显著好转,美联储9月开启缩表是大概率事件,12月是否加息则需观察经济和通胀走势。
分析人士认为,即便美联储在9月开启缩表,对美元的提振作用可能也有限,后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有望稳中有升。但若美联储在年内进行第三次加息,对美元可能产生超预期利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
“不能过度乐观,区间波动将是未来大方向。”申万宏源证券指出,随着近期人民币大涨,补涨需求已得到部分释放,美元指数也已由底部开始回升。随着美元利空逐步释放且美国下半年经济有望相对强劲,加之美国中期选举前特朗普税改也将大概率取得进展,美元仍有一定升值空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才是未来的常态。
整体而言,在欧元对美元仍有升值空间、中国经济韧性较强、人民币预期自我强化的背景下,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或仍有升值空间,但同时需提防美元反弹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短期冲击。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走势终究要回归基本面,预计未来仍将以稳为主、双向波动,单边升值或贬值趋势都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