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土产品”做成“大产业”——河南郸城围绕“农”字做文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7-09-05 17:06:4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郑州9月5日电 题:“土产品”做成“大产业”——河南郸城县围绕“农”字做文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观察

新华社记者孙志平、王林园

河南郸城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近年,郸城县围绕“农”字做文章,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服务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高新技术变农作物为食品、医药、化工等材料,深度挖掘农业潜力。同时,郸城通过产业聚集,形成食品和医药两个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土产品”变身“洋产业”远销海内外,有力推动郸城产业转型升级。

土里刨金:挖掘农业潜力

红薯汤,红薯馍,没有红薯不能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郸城县红薯种植面积大,一季的红薯就是半年的粮,养活了一代人。“郸城县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红薯,我们就围绕红薯做文章。”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天学说:“我们同农民开展‘订单农业’,通过‘保护价’回收农民红薯,保障农民收益。”

目前,天豫公司发展标准化绿色红薯基地3万亩,订单红薯基地12万亩,共涉及规模种植户2万多户。“红薯被制作成高纯度红薯淀粉、水晶粉丝、红薯休闲食品等十大系列上百种产品,覆盖整个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有1700多个销售网点,天豫也成为不少知名餐饮品牌的供应商。”赵天学说。

除了红薯,郸城县还围绕玉米等农作物做文章。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刘喆告诉记者,该公司利用郸城县丰富的玉米资源,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60多个品种乳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电子等20多个领域。

“我们每年要消化郸城县近一半的玉米资源。”金丹乳酸公司董事长张鹏说:“通过科技创新,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玉米附加值,走出了平原农区新型工业化之路。”金丹乳酸公司品质高的乳酸每吨2万元,医药级的乳酸每吨10余万元。

  依靠科技,把“土产品”做成“大产业”

“围绕‘农’字做文章,就必须着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附加值。科技是‘农’字文章的关键。”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

赵天学说:“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并外聘‘中国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充实研发力量,还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国家甘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进行种苗繁育、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深加工技术和工艺、高附加值红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天豫公司现已获得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30项。该公司60%的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金丹乳酸公司也是依靠科技成为生产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行业内龙头企业。

90年代,金丹乳酸公司尚无法与国际同行业企业匹敌。老一代DL-乳酸因为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应用领域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新一代L-乳酸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市场潜力巨大,西方国家已经攻克,而中国乳酸却因没有攻克这道技术难题而无法大踏步发展。

1993年立项,40多人的科研团队15年持续攻关,4800多次数据总结……2009年,金丹乳酸公司研发的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成功投入生产。2011年,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金丹乳酸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0%。

“农”字文章归根到底要让农民受益

除了围绕红薯、玉米等做文章外,郸城县不少医药公司和糖业公司还围绕中药材、小麦等各类农产品实现自身发展。

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宣说:“我们公司每年能消化近万吨白术、白芷、地黄等中药材,通过同专业农业合作社合作,使农民实现稳定收益。”

郸城县科技局局长韩金银告诉记者,在天豫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农业科技创新势头良好,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建成脱毒红薯、高淀粉玉米、高筋小麦、水果蔬菜等各类基地110万亩,20万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2.1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赵天学说:“我们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建成3万亩标准化绿色红薯基地,再返租给红薯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签订包括‘返租补贴’、‘保护价回收’等内容的合同;12万亩订单种植中,县域内有7万多亩,涉及18个乡镇10210户,县域外有近5万亩,全部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近几年,红薯市场价格大都在每斤0.35元左右,天豫公司保护价每斤都在0.4元以上,亩均增加种植户效益280元左右。

“大量围绕‘农’字搞科研、谋发展的企业,归根到底还在造福农民百姓。”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党委书记王辉说:“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一边在产业集聚区设立总部搞研发,一边在乡镇设立乡村车间扩大生产,吸引近2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