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绿色金融或重塑金融业发展格局

2017-09-05 07:51:4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Simon Zadek认为,绿色金融未来必然会成为一种金融常态,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怎样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除了数据收集以外,还需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上绿色投资融资的比重。按照整体金融规模来说,目前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公司的绿色投资比重仍然很小。

“绿色金融在政策层面达成共识,并不保证它一定能顺利落地,更艰巨的工作是各个层次的能力建设。”为此,马骏提出,能力建设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方法和工具建设,比如推广环境风险分析,使用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金融机构如何更多地避免高碳风险和再污染性资产;二是产品开发能力建设,这涉及银行、保险和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所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对新能源项目和绿色建筑的投资信心;三是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目前大量绿色金融产品仍在一些较大金融机构的总部开发和推广,在地方的推广和应用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大量人才。

规模化环境压力测试

“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压力测试非常重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能源金融研究室负责人徐洪峰表示,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希望能看到更多环境压力测试,同时将其规模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金融机构环境压力测试仍处在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以及信用风险,资产管理和市场风险的环境压力测试仍处于空白。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施懿宸表示,碳价上市、环保处罚量上升、用水量上升都会导致股票收益率下降。

施懿宸表示,首先是完善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建议修订《环境保护法》、《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确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尽快组织制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二是健全环保与证券部门的合作机制。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具有跨部门性,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是监管工作的具体执行都需要环保与证券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合作。三是督促资产管理业进行环境风险压力测试。随着环境风险不断严重,保险业和资产管理应具备评估及管理新出现的与不可预见的环境风险方面的意识,并通过环境压力测试的结果调整投资组合。

从经营主体来看,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理事会执行理事长王琳晶表示,绿色金融毫无疑问应该让企业经营者获益,企业也比较关心发行绿色金融产品能带来哪些好处。目前尽管各个监管机构推出了很多措施来提升发行绿色产品的积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绿色产品的标准甚至要高于非绿色的普通产品。因此,应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提升绿色产品的吸引力和流动性。

(原标题:绿色金融或重塑金融业发展格局)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