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绿色金融 绿色经济 典型案例选登】武威:唱响绿色主旋律 力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017-09-04 07:20: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摘要】

武威市立足实际发展绿色农业,通过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生产模式,大力倡导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生态持续好转的局面,探索出了一条高效节水、符合武威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背景】

武威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农产品种类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副等产业的优势,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瓜菜、肉类生产基地。然而,人多、地少、干旱、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武威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做法】

深化市情认识,科学定位发展目标。2010年初,武威市委作出了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生产模式的重大决定。2012年,市委全委会议推出《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确定到2016年设施农牧业达到70万亩、特色林果业达到150万亩,实现农村户均2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

加强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武威市推动设施农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全市建成设施农牧业万亩乡镇31个,日光温室千亩以上乡镇46个,规模养殖(小区)3035个。设施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沿山冷凉灌区设施葡萄、食用菌和沿沙区、民勤湖区甜瓜等农牧业优势产区。

加大政策支持,助推产业发展。武威市全力争取实施国家与省上现代农业发展、林业重点工程、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农牧业重点项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抢抓妇女小贷、双业等惠农贷款政策机遇,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夯实发展基础。自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五项财政贴息惠农贷款”406亿元,农户户均9万元,覆盖全市80%的农户,有效破解了发展资金短缺瓶颈。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出台水权保障、有偿出让等政策,有效保障了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培育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水平。武威市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业产业融合力量,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6家,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8548家,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行标准生产,强化质量保证。武威市狠抓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全市制定颁布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地方标准82项,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可追溯系统,加快“三品一标”产品培育和认证,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