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国际上一些领域出现产能过剩,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许多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一个结果,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没有推卸责任,而且主动作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消化过剩产能方面付出了努力,也为国际社会作出了贡献。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和开放从来都是并行的,而且相互促进。中国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外资、外商、外国智力的参与,我们也欢迎外国企业到中国来,参与企业的兼并重组。我们在培育新动能过程中,将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对外资的准入门槛,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中国给予国内企业的一些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政策支持,只要是外资企业在中国注册,我们将一视同仁。欢迎贵公司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美国江森自控集团董事长穆安礼:“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提高生产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您在回答前一个问题的时候,已经部分谈到我个人关注的领域,那就是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以及为外资提供公平的环境。我的问题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继续落实方面,面临哪些挑战、障碍或阻力?如果有的话,中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应对?
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放眼未来制定的,核心内容是要提高中国产品和中国装备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中国制造可以说是已经享誉全球,但是中国制造的水平总体还处于中低端。另一方面,中国的装备和中国制造一样总体水平也不高,还需要引进国外的装备。“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在中外合作中,推动中国装备的水平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现有的层次上不断提高质量。
第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会给中外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企业要提高产品制造的质量,必须提高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在这个提高过程中,我们需要同发达国家合作,比如我们现在同德国“工业4.0”、同美国方面都有合作,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国外装备制造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第二,会有更多的中外企业在装备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国外装备在中国要争取更大的市场,需要把产品本地化。比如美国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份额,它是和中国企业合资,按照中国的道路状况、气候条件等进行了改造,所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有一点,我要强调,这种合作是企业自愿、有利于开拓中国市场甚至第三方市场的。中国政府不允许中国企业强迫合资方转让技术,更不允许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