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商运一周年 状态良好

2017-06-28 16:24:57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评论()人

今天(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飞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一周年。过去一年里,ARJ21飞机运送旅客数量超过1.5万人次,飞机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今天执飞的ARJ21飞机,由成都出发,目的地为长沙。ARJ21飞机自去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航线运营以来,每周二、四、六,途经长沙往返于成都和上海。每周一和周五,往返成都和长沙两地。

目前在航空公司执飞的ARJ21飞机,共有2架,分别为全经济舱布局和公务舱、经济舱混合型布局。截至今年5月底,运送旅客数量约1.5万人次。

成都航空公司副总经理 张放:有很多中国的发烧友,包括外国发烧友,包括很多航空业爱好者,他们专门买票来体验这型国产飞机,我遇到过好几次。很多坐过飞机的旅客,对我们飞机还是比较认可的。

ARJ21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喷气式支线客机。2015年11月交付航空公司首架飞机。

据了解,目前ARJ21飞机已经拿到了19家用户的413架订单。根据计划,今年中国商飞公司计划向客户交付5架以上ARJ21飞机。而随着飞机数量的增加,未来ARJ21飞机执飞的班次和航线也将进一步增加。

张放:东西航线的网络编织起来以后,我们还会想到南北,比如往北边飞,成都-西安,西安-北京,往南边飞,比如成都-深圳,成都-广州,我们不载客的空飞已经飞过很多次了。

ARJ21:国产大飞机C919的探路者

说到ARJ21,就不得不提它的另一位伙伴,那就是今年5月5号刚刚成功首飞的C919。民航客机进入航线运营之前,为了保证它的安全性,必须要通过适航审定这一环节。为了给C919的研制出一条路,ARJ21成为我国第一款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中短程喷气式支线客机,不仅如此,它还完整按照现代民航的适航标准,打通了从生产飞机到航线运营的整个过程,成为C919勇敢的探路者。

2007年12月21日,第一架ARJ21飞机总装下线,仪式很简单,但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它的下线,让中国的航空工业迎来了自己的时代。不到一年时间,2008年11月28日,飞机在上海成功首飞,在场的每一位航空人见证了这一时刻。

中国商飞ARJ21飞机总设计师 陈勇: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我觉得一点都不出乎我们的预料,非常平稳,当时的音乐也挺好,我记得是《飞得更高》。

首飞的成功给了航空人更大的动力,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ARJ21走南闯北,经历严寒和酷暑,开始了它的适航取证之路。而这也是中国自己的喷气式飞机,进行的第一次探索。

ARJ21飞机首席试飞员 赵鹏:我们追了三到四年,在乌鲁木齐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停地去找天气,最终我们没找到。一直追到北美五大湖区域,到加拿大把这项试验完成。证明我们的飞机在自然结冰条件下也是安全的。

2014年12月30日,ARJ21飞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型号合格证。

赵鹏:现在中国人可以拍着胸脯讲,所有的民机试飞科目,第一我都能,都会干,都知道怎么干,第二我自己人都能干,第三我们现在知道怎么样能更好得干 。

2015年11月29日,第一架ARJ21飞机正式交付给航空公司,2016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自此国内航线上,第一次出现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飞机的身影。

15年来,ARJ21勇往直前突破了100多项技术难关,这也为C919适航取证以及投入市场运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尽管一路走来,充满挑战与艰难,却也使它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探路者。

  我国研制的商用客机

我国的商用客机,不仅有ARJ21、C919,还有已经在国际航线上运营的新舟系列涡桨式支线客机。它们都属于我国的商用客机家族。

新舟60系列飞机,是我国研制的第一款支线客机,采用的发动机是螺旋桨式,可承载52-60名乘客,航程2450公里。新舟60飞机可以在高温、高原状态下起飞,适应不同航路、跑道的特性。不仅适应性好,价格也有优势。新舟60的价格是国外同类飞机的2/3,直接使用成本比国外同类飞机低10%-20%。目前,新舟60飞机已经远销到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菲律宾、委内瑞拉等国家。

ARJ21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喷气式支线客机,主要用于满足从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型航线的需求,能够适应以中国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越障为目标的营运要求。目前飞机已经投入商业运营,运送旅客超过1万人次,状态良好。

  △资料图:2017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大型民用飞机。载客量158-168人,最大航程超过5500公里。此外,还计划发展公务机、货运机等多个系列。C919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完成首飞之后,接下来它将进行具有挑战性的适航取证工作。(央视记者 徐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