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地方间壁垒突出 清洁能源“西电东送”一头热一头冷(3)

2017-06-22 10:43:3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一些中东部省份发展火电的热情不减,2014年国家下放火电站核准权至省一级,更是掀起了一些地方批建火电的高潮。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15年和2016年全国新增的火电装机总量达1.25亿千瓦。

“需求侧的池子已满,供给侧的闸门却还开着。”马光文认为,一些地方热衷于建设火电项目,是因其产业链长,涉及煤炭、交通运输等上下游许多行业,对增加当地的GDP、税收和就业都将发挥巨大作用。但火电的无序发展不仅会挤占清洁能源的空间,也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形成“多败俱伤”的局面。

据统计,去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4165小时,为1964年以来的新低。在2016年底举行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专门指出高度重视煤电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该减速的减速,该刹车的必须刹车”。

电力供需新阶段呼唤供给侧改革

“电力市场的供需格局已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世宪分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耗能行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在下降,同时电力消费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服务业用电、居民家庭用电等快速增长。

自去年5月12日上线以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已运行一年有余。作为地方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利用市场机制,在外送通道受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潜力。今年,交易中心已落实外送电计划330亿千瓦时,同比净增约70亿千瓦时,增幅达到24.8%。

然而在四川电力交易中心一位负责人看来,这份成绩虽然光鲜,但背后全是水电企业的“辛酸泪”。“为了生存,企业不得不把电‘贱卖’,甚至为了一点增量争得头破血流。”他说。

去年,四川电网调峰“弃水”电量高达142亿千瓦时,按照0.30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粗略估算,意味着发电企业直接损失的发电收入达40亿元左右。同时,由于执行直购电、留存电量和富余电量等政策,平均上网结算电价只达到批复电价的76%,令部分企业经营“雪上加霜”。

这样的困境并非只发生在四川。中电联近期披露,去年全国清洁能源“弃水”“弃风”“弃光”共计近1100亿千瓦时,超过同年三峡电站发电量约170亿千瓦时。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预测,“十三五”内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3.6%至4.8%,表明我国电力供应将进入持续宽松的新阶段。这样的局面在近30年中并不多见。随着电力供给宽松常态化但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加强,电力行业的首要任务应从保供应向增效益转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