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广西富川农村合作社助推脱贫 贫困户变“高管”

2017-06-15 10:33:5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南宁6月15日电 题:贫困户变“高管” 能人帮扶共发展——广西富川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王作葵 钟泉盛

51岁的杨俊恩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的村民。从来没有当过干部的他没有想到,自己如今竟然会成为一名“高管”,当上了荣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总监”。

记者在近日富川县采访的时候,合作社是人们经常提及的高频词之一。数据显示,目前,该县已有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49家。其中,2016年新增140家,几乎相当于前几年的总和,带动8579名农民脱贫致富。

公开,让不清不楚变透明

2017年3月,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志魁带领下,荣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投入生产运营。合作社的理事会由5人组成,其中3人是贫困户,杨俊恩就是其中之一。妻子病逝后,他与还在上小学的女儿相依为命。

“我觉得,大家选我是因为我做事公正。”杨俊恩说。

日前,合作社召开理事会议审核资金使用情况。经过盘点,合作社目前有结余现金20065元,统一由杨俊恩负责保管。理事会五名理事轮流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并按上手印。

对于村民来说,公有财产的管理是件大事。富川县福利镇书坪村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理财小组,负责监督集体收入的管理和使用。

“集体的财产收入多少、开支多少、剩余多少,每季度都要公示,每年年底结算。开支金额超过一千元的项目,要有我的签字。超过一万元的,要召集全村开会,说明这笔钱要用到哪里去,由大家举手表决。”理财小组组长杨俊雄说。

杨俊雄介绍,村里公款存折的密码由理财小组的两名成员共同负责管理,每人各管3位密码数字,每次取款要两个人一起到场方能办理。“以前,大家对集体账务多多少少有些不信任。这一年来,村民对我们理财小组的工作基本上还是满意的。”杨俊雄说。

帮扶,让贫困成为过去

位于湘桂交界处的岔山村曾是富川县最贫困的村落之一。村里224户居民中有100户是贫困户。荣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岔山村的53家农户组成,其中33户是贫困户。

“村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眼界比较窄,也不了解市场信息,他们想致富,可是又不知该怎么做,需要我们带一带。”荣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何兴有说。

为了合作社的事儿,杨志魁没少跑路。买种苗、肥料,登记注册……但是按照约定,合作社的红利将由参与的53家农户平均分配,杨志魁也不例外。对此,他并无怨言。“村里有些贫困户辛辛苦苦一辈子,家里连2-3万块钱都没有,太苦了。怎么好意思再去跟他们计较分红谁该多拿、谁该少拿?”杨志魁说。

在富川,不少合作社都是一反强强联合的常规,而是选择了致富能手与贫苦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富川县城北镇六合村山水牛养殖孵化园产业脱贫示范基地于2016年建成,在第一批进驻的22家养殖户中,有11家是贫困户。养牛能人带着贫苦户一起养牛,并承诺以每增肥1斤支付13元的价格保底回收。贫困户在示范基地每饲养一头牛即可获得效益2000元。

贫困户脱贫后可撤出孵化园“自立门户”,也可以留下来继续养殖,但要支付牛棚租金且不再享受保底回收的优惠。这样,就可以让新一批的贫困户进入孵化园,走上脱贫之路。

抱团,让农民拥有话语权

林家盛的富隆果业有限公司装备着目前国内先进的水果分选机,可以根据水果的颜色、糖分、外观的瑕疵程度每小时对5万斤水果进行分选。但他仍忘不了当初打拼市场的酸甜苦辣。

“没有一定的产品数量规模,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只能任人宰割,甚至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林家盛说。后来,林家盛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为的是让自己和乡亲们能够拥有市场话语权。

由于供求信息不对称,单打独斗的农民在闯市场时,往往会面临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比如我们种的莴笋,行情好的时候1斤可以卖到1块钱,差的时候2毛一斤都没人收购。农民参加合作社可以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风险。”富川县葛坡镇镇长孙信良说。

拥有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孙信良同时也直言,一些合作社虽然发展很快,但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懂得财务管理、市场运营、资本运作的人才,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也还不够完善。

“部分合作社在登记注册、按期年报方面意识淡薄,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富川县工商局企业登记股股长汪杏说。

关闭